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讨论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讨论 摘 要: 国际油价波动通过产品供需、产业传递、货币政策等渠道传导至国内经济体系。笔者利用国际油价与国内 CPI、PPI 月度数据,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描述变量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国际油价波动确实影响国内CPI、PPI 变动,价格弹性是可变的,在油价上升期大于下降期;国际油价波动对 PPI 的影响效应大于对 CPI 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国际油价;物价水平;协整;状态空间模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285)。 作者简介:郑丽琳(1981-),女,安徽合肥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讨论生,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讨论。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25)02-0116-05 收稿日期:2025-12-09 引言 石油价格与物价水平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化的讨论,这些讨论主要采纳线性和非对称两个框架。线性框架关注油价波动与物价水平是否存在长期关系。林伯强等(2025)从协整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其他模型等四类方法来梳理国内外已有文献。此后,国内学者多采纳向量自回归(VAR 或 SVAR)来讨论油价波动与国内宏观变量的动态关系(张斌 等,2025;吴振信 等,2025)。各种模型普遍认同国际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的长期影响,但认为作用大小不尽相同。非对称框架关注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此类讨论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非对称性”观点的提出。Mork(1989)较早区别对待石油价格的正负向变动,发现正向石油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大于负向变化值,存在非对称性。此后,大量实证文章不断涌现,多借助于非对称协整模型(Lardic et al,2025;Chang et al,2025)、平滑转换回归(STR)(Reitz et al,2025;Jots et al,2025;陈建宝 等,2025)来推断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非对称现象。这些讨论多数证明非对称性的存在,但关于正向油价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效应是否大于负向变化值,则没有统一的结论。 现有讨论成果为本文讨论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也留下了一定空间。国际油价和物价水平等经济变量不断变化,若采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