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地养护的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引领策略——以《杜鹃花下的秘密》为例 【摘 要】基于绿地养护的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在有效策略的引领下,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拓展,有助于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内化形成。【关键词】绿地养护 科学课外探究活动 引领策略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科学教学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科学教学活动不只局限在课堂教学时间里,要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出课堂,走向更大更远的学习空间。[1]城市里的学生缺少机会长时间和生动活泼的大自然相处;在他们的身旁却并不缺乏生动课外科学探究的载体。比如校园及周边的绿地,虽然面积普遍不大,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种类单一;但组织学生对它们进行养护进而引领他们基于此展开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却具就近参加、长期参加,便于老师引导等优势。本文以“杜鹃花下的秘密”科学探究活动为例,阐述基于校园及周边绿养护的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引领策略。一、引领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策略案例:杜鹃花下的表层植被A 班负责养护工会大楼前的花坛。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小探和小究发现绿地里茂盛的灌木下虽然几乎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但是有一些灌木下面的地表杂草依旧坚韧的生长,有的甚至长得比灌木还高;唯独杜鹃花下面的杂草十分的少……“这是为什么呢?”小探带着自己的发现,开始了向科学老师请教的历程。“哦!真的有这么有趣的现象?是不是只有杜鹃花下的地表植物特别少?”“是不是其它地点的杜鹃花下的地表植物都特别少?”“你还发现了其它有趣的现象吗?”“你认为它特别在哪里?”……每次小探、小究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发现,科学老师在欣赏她的发现时,总会的追问一两个相关的问题。小探和小究,经过对学校以及周围社区的绿地的反复观察,确认杜鹃花下表面土层生长的杂草确实比其他植物稀少。她们还发现校园内的盆栽杜鹃花底下,杜鹃花叶子堆积比较厚的地方,很少有杂草出现,而杜鹃花叶子十分少的地方,杂草就很多(见图 1)。她们将自己的最新发现和科学老师分享时,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杜鹃底下其它植物少的原因会不会和它的叶子有关呢?图 1:1 无落叶 表层植被茂盛落叶较少表层植被稀稀落落落叶较多表层植被几乎没有反思:缺乏问题意识,学生将难有更多发现与进展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必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