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审计与现金股利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外部审计与现金股利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摘要:外部审计与现金股利均具有公司治理功能。本文在前人讨论基础上运用相关模型和 STATA 统计软件实证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讨论发现,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与外部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国有性质、董事会规模大、董事会独立性差、董事会激励程度低或董事会开会少的上市公司表现得更加显著。 关键词:现金股利 外部审计 代理成本 产权性质 董事会特征 一、引言 众所周知,股利代理理论(Rozeff,1982)认为现金股利能够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而外部审计也具有公司治理的功能(Watts 和 Zimmerman,1983),能够有效制约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盈余的信息含量(王艳艳等,2025)。既然股利政策与外部审计均具有公司治理功能,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本文的讨论结论表明,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方面是现金股利一种可替代的治理机制,从而支持股利支付的替代理论,并且这种替代关系会因产权性质和董事会特征的差异产生不同表现。 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尝试性地从盈余管理程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2)所选取的样本数据是 2025 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数据,这样所考察的股利政策不会受股改的影响,从而得出的结论比前人的更可靠一些。(3)用实证证据证实了产权性质、董事会特征会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的讨论进一步丰富了股利政策和外部审计的讨论文献,也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监管层等资本市场参加主体的决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证证据。 二、文献回顾 讨论现金股利与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文献较多,但是讨论现金股利与外部审计之间关系的文献却较少。 La Porta et al.(2000)提出和检验了股利的两种竞争性代理模型:结果模型和替代模型。结果模型假设投资者保护越好,管理层迫于中小股东的压力派发更多的现金股利。根据该模型,魏锋(2025)认为,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导致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外部股东能更好地监督管理层,迫使管理层将手中的多余现金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 La Porta et al.(2000)的替代模型假设现金股利能够替代法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根据这种模型,魏锋(2025)认为,当公司没有支付更多股利或者支付较低股利,内部人为了降低代理成本,有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