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对联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 语文必修第一册 梳理探究 《奇异的对联》教学设计 主备老师 : 汪 珏 一、 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对联,既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名对 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欣 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本课的 教学要求有: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学习欣 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2.解析:本课为梳理探究课,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着重于对名联佳句 的欣赏。 二、目标及其解析 2. 1、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有关 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子。 2、解析: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宝,应引导学生欣赏其优美精炼的 语句,探究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培育学生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出兴趣,讲解内容时可穿插一些小故事,提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 2、本课重在欣赏,可让学生课下收集一些名联名句讨论鉴赏。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讨论与点拨教学。 2、各种学习策略:合作、探究,课堂笔记。 3、运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境 1、导入 由过年贴春联的习俗导入,或以对联小故事导入。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 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 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 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 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