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资料卡 孔门十哲简介 孔门十哲指得就是孔子门下最优秀得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得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回 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 圣。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就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闵损 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行高尚。 闵子骞为人极孝。她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 ,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开影响父母间关系。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得孩子做棉衣,而给她得棉衣填得就是芦花。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她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得主角。 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历代帝王因闵子骞得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今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内有闵子骞衣冠冢,附近有闵子骞路。另外,在沂水县亦有闵公山,相传就是闵子骞当年登高避祸得所在。 冉耕 冉耕,冉氏,字伯牛。中国春秋时代末(前54 4 年~前 439 年)鲁国人,就是孔子得学生之一,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伯牛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同属孔门十哲得德行科哲人。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封“郓侯”,宋追封为“东平公”,后又改称“郓公”。 曾任鲁国得中都宰,孔子很器重她。在患有恶疾时,不愿见人。孔子于其病危时,特地去探望她,从屋外窗口握住她得手,边叹息边说:“死,就是命中注定得啊!可就是这样得人怎么会有这样得病,这样得人怎么会害这样得病啊!”伯牛得德行,与颜渊、闵子骞等并驾,无怪乎孔子哭说这就是天命。伯牛以德行见称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