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心得体会]学习《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体会新《法律规范》与原《法律规范》相比,在条目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在很多提法上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形势、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老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老师自身修养和素养的时代诉求。 新《法律规范》对老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 终身学习 上。 在 爱岗敬业 一条中,提倡老师 志存高远 、 乐于奉献 ,这在旧《法律规范》中是没有的。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新《法律规范》提出老师要 爱国 ,要 志存高远 。陶行知先生曾说: 在老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只有当老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法律规范》首次纳入了老师要 保护学生安全 ,这是必要的。老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括 身体安全 和 心理安全 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老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保护学生的安全 是老师群体所应该遵守的职业精神,它需要广阔老师共同遵守。在 5 12 地震 灾害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广阔老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在全社会赢得了高度赞誉。他们早已先行一步用行动来诠释师德和保护学生安全的含义。在我看来,能不能保护学生应该是检验老师的一个道德标准,学校在培育、教育学生的时候就常常说要 爱生 ,而保护学生安全正是 爱生 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 爱生 当成口号,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化到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所以,保护学生安全,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道德法律规范的角度,都是老师不应回避的责任。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的修改,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激发我们的道德愿望,激发社会的普遍美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老师在法律规范的引领下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也必将更具人性魅力。 新《法律规范》第四条 教书育人 中,明确提出要 实施素养教育 ,并首次将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列入其中。实施素养教育,必定对老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定要求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