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一颗果冻引发思考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一颗果冻引发思考又是期末了,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都开始紧张起来。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疲乏的小脸,我实在是想不出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变得轻松一点。我更想不到这和一颗果冻有怎样的联系。直到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果冻制造了奇迹。 那是一节语文复习课,内容是背诵《假设》,孩子们在经历了一天的各科复习之后,明显已经疲乏不堪,更谈不上有什么激情可言了。所以我不能预想这一课的效果,只是尽力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活力,引导他们背好。转眼二十分钟过去了,我试图对自己布置的任务以及自己的引导寻找一个证明。于是,我检查了几个平常表现非常不错的孩子,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很踌躇,这该怎样处理呢?对全班同学都大发脾气,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孩子们本身都已疲乏不堪,训斥不会有好的结果:对全班同学都进行鼓舞,又显得苍白无力。二年级的孩子们对一种抽象的说教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我显得无计可施。犹豫之间,我发现讲桌一角有一个被遗忘了的果冻,那是很久以前我的孩子跟随我到教室里留下的。我把它拿了出来,在大家面前展示,并且说明:老师知道大家很累,所以谁能先背下课文,谁就可以得到这颗果冻解乏。结果,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居然打起了精神,而且都非常仔细地背起来。检查的结果,自然也超出意料。后来,我和大家解释,果冻已经过期,明天老师给大家买新奇的,从大家期待的眼神中,我知道孩子很看重这个奖励。 这件事情的结果让我震惊,而后的思考让我有了答案。我的震惊在于:第一,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是富足的,每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对一颗果冻感到陌生,而且甚至于散落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而不予理睬,可为什么在这里它却有如此大的作用?第二,更深一步想,孩子们为此而如此的努力,他们究竟看中的是这颗果冻的什么?细想之后,我有了下面的总结: 首先:这颗果冻不只是一颗果冻,而是一个奖品,这也就决定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意义。 其次:奖品的数量有限,而且是面对大家,因此只有少数人可以得到,因而也就无形中促成了竞争。 再次:孩子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果冻,但是得到果冻只是形式,而向大家证明自己是最棒的才是孩子们心里潜藏的动机。 有了这样的结论,这个问题也就不再难理解。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这样说,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童心,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