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之星观摩学习体会《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按事情进展的顺序,讲述了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 34 年后的启示。文章用烘托的手法,刻划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引导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文章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也是理解课文重、难点的切入口。 我听了周丽老师的课之后,觉得有这些地方值得我学习:1、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周老师的课中没有制作精致的课件渲染,只有她用那亲切、贴切的语言引导着学生一步步地质疑、释疑,感悟、品悟,积累、升华。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和舒适,课堂上总是充满着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2、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周老师在处理文本时,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我”不肯放鱼的句子,接着思考“我”为什么不肯放鱼,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心痛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我”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周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3、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 在课堂教学中,假如使学生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那就会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周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周老师又提出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由浅及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内化。周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实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在沟通学习中也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沟通空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