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2c 只取一瓢饮——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再认识上海医学2009年第32卷第1期 5 专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再认识 薛张纲 作者简介:本刊常务编委,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医学院麻醉 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 学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 1831年,霍乱大流行使盐水同使用。最近,临床预后讨论并未发现在液体治疗中晶体液与胶体液以及各种胶体液之间的差 异。相对于0.9%氯化钠溶液来说。使用平衡盐溶液的临床预后较好,可降低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1]。 “晶胶之争”之后,“干湿之争”再一次成为热点,众多学者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讨论。适宜的补液量可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问题是多少才是“适宜”的呢?何为“干”?何为“湿”?早期讨论多 第1次用于临床,成为现代液体治 疗的开始。此后,林格液、乳酸钠林格液相继出 现,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进展,液体治疗已经与药物治疗一样,成为一项独立的课题。 围术期,患者常出现容量不足,发生原因既包 括术前禁食、肠道准备及术中失血、失液等引起的 绝对血容量不足,也包括神经阻滞及使用麻醉药物引起的外周血管扩张,以及由于血管内膜屏障功能损伤,血管内液体向第三间隙转移导致的相 使用平衡盐溶液,用量差异较大,为o~ 67mL kg_1 h~。近期,有关术中补液的讨论 对容量不足。因此,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是必须的,有助于保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保证中枢神 经系统、心脏、肾脏、肠道等组织灌注。但若补液不慎,也可能造成问质水肿,细胞代谢障碍,伤口愈合不良,肺顺应性下降.左心功能衰竭,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或凝血功能受损。因此,正确的液 使用的液体范围为5~15mL kg.1 h'。。由于大多数讨论所均有自己的液体治疗标准,分为“标 准”、“冲击”、“限制”、“开放”和“超容”等不同的等 级,各家标准不一,使横向比较难以进行[2],因此 也难以明确分出“干”和“湿”。目前大致认为 5mL kg“ h_1左右的补液量为“干”,而10mL kg_1 h“左右为“湿”。 体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其要点是补什么,补多少。 目前,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前 者包括各种低张、等张和高张盐水及葡萄糖液,如 手术创伤激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经过一系 列病理生理过程,内分泌激素、炎性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