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_第1页
1/5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_第2页
2/5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_第3页
3/5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 cute n o nspecific m es e nteric lymp h ad e nitis),由B ren ne m an(1 921)首先提出,常见于儿童与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其临床特点,一般病例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后形成脓肿,则需外科治疗。病因主要由于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得感染,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常见感染病原有:1、柯萨基 B 病毒(C oxsa c ki e B病毒) 临床资料已证实,肠系膜淋巴结炎得主要致病因素就是 C oxs a ckie B病毒及其毒素,病毒及其产物经血循环到达回肠系膜引起淋巴结得急性炎症。2、链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 也就是引起本病得重要因素,这些化脓菌及其产物从原发病灶经血行或淋巴途径引起肠系膜淋巴结得急性感染,炎症通常较为剧烈。3、肠道内得细菌及寄生虫 如沙门氏菌、耶尔森菌、血吸虫、阿米巴原虫等,可经肠壁直接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内,引起特别性炎症,但临床上较少见。发病机制1、好发部位 非特异性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发生于回肠末端得肠系膜淋巴结内,空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发生急性炎症,但临床上少见。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1)解剖因素:回肠末端肠壁各层内含有极为丰富得淋巴管网,末端回肠系膜内淋巴结,特别就是中间群淋巴结得数量,远远多于空肠系膜得淋巴结,常成群分布,数目高达数百个,这就是感染好发于此得基础。(2)生理因素:由于回盲瓣得影响,食糜在回肠末端内停留得时间较长,这虽有利于消化与吸收,但就是也增加了肠道病原体及其产物得吸收量与肠系膜淋巴结感染得机会。2、病理特征 炎症得早期,可见肠系膜内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相互不粘连,触之尚软,可以活动。后期淋巴结逐渐变硬,灰白色外观,同时腹腔内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液。镜下主要发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充血及水肿。少数病例,淋巴结呈化脓性改变,可形成脓肿,甚至相互融合成较大得脓肿,溃破后导致化脓性腹膜炎。受肠系膜炎症得影响,回肠末端、盲肠及阑尾等均可伴有不同程度得炎症存在,一般情况下,腹腔渗出液及肿大淋巴结穿刺做细菌培育大多为阴性。症状体征1、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近期内曾有低热、咽痛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就医时正值上感期,表现为腹痛得同时有发热、头痛及咽部充血等(约占 42、5%)。2、表浅淋巴结肿大 颈侧表浅淋巴结可有反应性增大,触诊可及肿大伴有压痛得淋巴结,病愈后肿大得淋巴结可恢复正常。3、腹部症状与体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