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经济进展的“第三利润源泉",而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进展的必定要求和基石。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正进入一个加速进展期,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比如许多生产制造企业开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推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但整体进展水平仍然较低,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假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到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的进一步进展。 一、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 我国物流行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终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应信息支持;二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即在基础信息化实现的基础之上,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 ;三是供应链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调节各物流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虽然我国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占 39%,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占 10%,但对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整体信息化需求层次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所致 .我国只有少部分企业已经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部分领头羊企业如中外运、中远集团等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第三境界。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实现信息化。 (二)物流中小企业多且进展的不确定性使信息化难以推动 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 16%-25%的速度进展。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 1000 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 10%。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进一步进展。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实力较弱,技术有限。再加上环境的不确定性、进展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物流信息化在中小企业难以推动.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向各类用户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的开放式的网络信息系统,是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载体。由于物流行业要和很多行业打交道,比如海关、民航、铁道等等.公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