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历史生命课堂的尝试打造历史生命课堂的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印度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泰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先生曾深情地说道:“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而我们在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却只推崇知识的传授,因此使教学变成了机械灌输与死记硬背,于是学生就不再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已经被老师变成完全丧失了“自我”的知识“存储器”了。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先生亦曾指出:“单做事实的传凿、记忆、叙述,决不是历史教学。……对我们至为重要的实是活生生的社会精神,是社会的意志冲动,是时代精神。”“更不能单纯将历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应看作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适应新课改形势,为了使课堂焕发生命气息,我做了以下努力,与同仁们共享。 一、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毛泽东曾经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教学也一样,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从无知的此岸到有知的彼岸,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更要指导学生如何从无知的此岸到达有知的彼岸的方法。 探究活动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使学生欢乐学习,给予历史课堂以生命力。比如我在教《罗马法的起源》一课时以判案形式组织教学。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初步了解基本知识。上课时以案例带知识,案例: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假如还是这一案例,《十二铜表法》制定后,法官会怎么判呢?自公元前 3C 以来,罗马共和国展开了史诗般的开疆拓土,罗马军团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民族,而成为地中海霸主。随着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再来分析这则案例:假设案例中受伤或战死士兵中有被征服民族的士兵,依据《十二铜表法》,这些士兵能分财产吗?说明理由。假如这个案例发生在公元前 2 世纪,被征服民族的士兵能分到财产吗?为什么呢?本课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