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报告与请示比较谈

报告与请示比较谈_第1页
1/5
报告与请示比较谈_第2页
2/5
报告与请示比较谈_第3页
3/5
报告与请示比较谈报告与请示比较谈公文是代机关立言,有鲜亮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定的权威性与行政约束力,报告与请示比较谈。因此,撰写公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这种严肃性,不单体现在公文的内容和行文格式上,也体现在公文文种的准确使用上。办什么事,用什么文种,这是撰写公文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写作实践中,常常出现将报告与请示混为一谈的错误现象,且较为典型和普遍。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请示与报告两个文种的认识比较模糊。基于这一点,剖析一下报告和请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无疑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一、报告与请示的相似点 (一)报告与请示两个文种的源流大致相同。 报告 和 请示 起源相同,最早可追溯到古代 上书 ,秦始皇改 书 为 奏 ,成为臣下上书于君王的专用文书。西汉时的 疏 、 状 ,魏晋时的 启 ,宋代以后的 申状 、 呈状 等,都属于这一类文书。官府之间,下对上先后使用过 牒 、 呈 、 申状 、 呈状 、 禀 等文种。民国时期,仍沿用 呈 ,这种 呈 涵盖了当时的上行文书,包括 报告 与 请示 。民国时期已出现 报告 ,但使用不普遍,主要是军事机关下对上的报告,如 战斗要报 、 战斗详报 等。真正将 报告 和 请示 定为公文文种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时代。1931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苏维埃地方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有 报告书 这个文种,其中包括了 报告 和 请示 。1938 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发表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 请示 的公文名称,并界定 请求上级答复问题时用之 ,但实际上常与 报告 混用。这个文件把 报告 定为下级对上级的通用公文名称,规定 工作报告、工作经验、工作反映、检讨 均包括在内 ,秘书工作《报告与请示比较谈》。这样 报告 和 请示 就取代了旧时 呈 的部分职能。1957 年,国务院秘书厅在《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中将 报告 和 请示 明确分开,作为两种公文文种。 (二)从行文关系看,报告与请示均属于上行文,即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行文,因此在措辞口吻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国务院办公厅 1987年 2 月 18 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主要种类》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主要分 10 类 15 种,报告和请示属于其中的第七类。该章第七条七款 报告、请示 类表述为: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报告与请示比较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