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探讨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 摘要: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使用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及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性的表现,然后对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 从功能上分,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防水剂、膨胀剂、防冻剂、泵送剂、加气剂、阻锈剂、速凝剂、保水剂、增稠剂、减缩剂、保塑剂以及矿物外加剂。实际应用中,还会涉及其他具有特别功能的外加剂。 2 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性的表现 (1)水泥异常凝聚 水泥以硬石膏为调凝剂时,由于这类石膏对木质素系减水剂、糖钙类减水剂以及多元醇类减水剂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导致石膏的溶解度降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硫酸根离子与 C3A 反应生成钙矾石,会使 C3A急剧水化,当水泥中 C3A 含量较高时(大于 8%),可使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案例:某搅拌站用所在地区某品牌水泥给建筑施工场地供应 C40 混凝土,由于没有坚持对每一批水泥在开盘前做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致使出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目测有 200mm,而到施工场地往混凝土泵车中卸料时,却发现该车混凝土已经卸不出来,通知厂内送一桶减水剂加入搅拌后,目测坍落度有 170mm,基本可以满足泵送要求,但刚卸 1m 左右时,又卸不出来,立即把该车混凝土返厂,加入大量水及少量的减水剂,才牵强卸出,险些凝固在搅拌车中。此外,水泥过分缓凝是减水剂导致水泥异常凝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混凝土工作性不良 具体表现是:诱导期开始时,流动性急剧下降;混凝土泌水、离析,具体表现是,混凝土试配时出现严重的粘底板现象,泵送时与管道内壁摩擦阻力增大,易产生堵泵现象;炭吸附减水剂导致分散效能变差;缓凝、保塑不足;减水剂与缓凝剂不相容;普通引气剂与聚羧酸类外加剂适应性较差,有时也会出现混凝土泌水离析加重。 (3)砂浆、混凝土强度下降 因外加剂抑制水泥水化硬化、过量引气,导致界面区弱化或匀质性问题,使砂浆、混凝土强度大幅下降。 3 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 3.1 水泥 不同水泥熟料对减水剂的吸附性能不同,其作用次序为:C3A>C4AF>C3S>C2S,减水剂加入到水泥浆体系后,由于 C3A 水化速度最快,对减水剂的吸附量又最大,首先吸附了大量的减水剂。因此,C3A 含量高的水泥,在相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