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讲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运动图象问题的应用[学生用书 P8]【题型解读】运动学图象主要有 x-t、v-t、a-t 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一般意义x-t 图象v-t 图象a-t 图象轴图象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纵轴—位移横轴—时间纵轴—速度横轴—时间纵轴—加速度横轴—时间线表示物理量 y 随物理量 x 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斜率k=,定性表示y 随 x 变化的快慢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点两线交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速度相同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速度相同面积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无意义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截距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 t=0 时的位移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 t=0 时的速度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 t=0 时的加速度【典题例析】 (多选)(2016·高考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 t=3 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 t=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40 m[审题指导] 由图象中的斜率、面积分别可得甲、乙两车运动时的加速度、位移等运动信息 ,再根据 3 s 时并排寻找两车间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解决问题.[解析] 根据题述,两车在 t=3 s 时并排行驶,由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 t=1 s 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选项 A、C 错误.由图象可知,在 t=1 s 时甲车速度为 10 m/s,乙车速度为 15 m/s,0~1 s 时间内,甲车行驶位移为 x1=5 m,乙车行驶位移为 x2=12.5 m,所以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选项 B 正确.从 t=1 s 到 t=3 s,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x=×(10+30)×2 m=40 m,选项 D 正确.[答案] BD【迁移题组】 迁移 1 x-t 图象1.甲、乙两人同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