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物理各类题目素材 (4)

高考物理各类题目素材 (4)_第1页
1/14
高考物理各类题目素材 (4)_第2页
2/14
高考物理各类题目素材 (4)_第3页
3/14
中学综合学科资源库——地球胡 波(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系 ) 张映辉(华东师范大学 生物系 )【阅读材料】地球起源的几种假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几千年来,人类从没有间断过对自己居住的这个星球的探索。但直到 18 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以及望远镜的发明,才使得地球起源的科 学假说被相继提出,有代表性的主要假说有如下四种:1.1755 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太阳起源的星云说:康德认为,宇宙太空中散布着微粒状的弥漫的原始物质,由于引力作用,较大的微粒吸 引较小的微粒,并聚集形成大大小小的团块。团块形成后,引力也随之增大,聚集加速,结 果在弥漫物质团的中心形成巨大的球体,由于排斥力和集结时的撞击力,使这一巨大的球体成为旋转体,原始太阳由此形成。而球体以外的原始物质在原始太阳的作用下,围绕太阳赤道形成扁平的旋转星云,其星云物质又逐渐聚集成不同大小的团块,逐渐形成行星。行星在 引力和斥力共同作用下绕太阳旋转并自转。其模式是:基本微粒——团块——行星。2.拉普拉斯星云说:1796 年法国数学家 PS-拉普拉斯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中,独立地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拉普拉斯认为,太阳系的原始物质是炽热的呈球状的星云,直径远大于现今的太阳系直径,并缓慢地转动。因散热冷却,星云逐渐收缩并变得致密,转动速度也逐渐变快。由于赤道附近离心力的不断增大,星云逐渐变成星云盘,当离心力超过向心力时,赤道边缘的物质便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旋转的环(拉普拉斯环),并相继分离出 与行星数目相等的另一些环。星云的中心部分最后形成太阳,各环在烧太阳旋转过程中,环中的物质逐渐向一些凝块聚集形成行星。行星又以同样的方式分离出环,再凝结成卫星。这一成因模式可概括为: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3:霍伊尔-沙兹曼假说:本世纪 60 年代,英国天文学家 E-霍伊尔和德国天文学家-沙兹曼从电磁作用机制提出新的假说。他们认为,原始太阳系是温度不高,转动不快的一团凝缩的星云,随着收缩的加剧,转动速度加快,当收缩到一定的程度时,两极渐扁,赤道突出并抛出物质,逐渐形成一个圆盘。此后,中心体继续收缩,最后形成太阳。由于星际空间存在着很强的磁场,太阳的热核反应发出磁辐射,使周围的气体圆盘成为等离子体在磁场内转动,当太阳与圆盘脱离时,其相互间就发生了磁流体力学作用,而产生一种磁力矩,从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物理各类题目素材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