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学科资源库——土壤胡 波(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系 ) 张映辉(华东师范大学 生物系 )第一部分 土壤与污染土壤环境位于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土壤圈,其上界面直接与大气和生物圈相接,下界面则主要与岩石圈及地下水相连,生物圈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则植根于土壤环境中。土壤环境在整个地球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殊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接地带,是联接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纽带,它介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环境有较强的自净能力、较高的环境容量,因而它在大气环境系统的污染净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土壤环境的这种稳定和缓冲作用是有限的,若进入土壤环境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白净能力,或超过了土壤环境的容纳能力,不但会使土壤环境遭受污染,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而且可通过各种迁移途径,使大气、水和生物环境发生“次生污染”。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取得生活必需的资源和能源,而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直接或间接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排入土壤,使土壤造成污染。这些污染物质一旦通过土壤,就成为影响一切生物循环的一部分。它们或者通过作物吸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或者被作物吸收累积在可食部分,污染食物或饲料,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土壤的形成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物质。它是在地球表面岩石的风化过程和土壤母质的成土过程两者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地壳中各类岩石在长期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矿物碎屑(即土壤母质),并产生某些特性,如透水性、保水性、通气性,并含有少量可溶性矿物元素等,这些特性是岩石所不具备的,这时所形成的土壤母质,因不含氮素,不具备绿色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力条件,所以土壤母质并不等于土壤。但在土壤母质中,某些微生物特别是固氮微生物可以繁殖,为土壤母质积累一定的氮素养料,继而开始出现绿色植物。在绿色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从土壤母质中选择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组成自己的躯体,死亡后其残骸留于土壤母质中,经微生物活动,一部分形成高分子腐殖质,一部分分解为简单的可溶性养分元素,供下一代植物生长所需,这一过程使土壤母质不断增加和积累有机体的分解产物及营养元素,使土壤母质逐渐具备肥力。这样土壤母质才逐步变为土壤。土壤由固、液、气三相组成固相:士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占土壤重量的 90~95% 包括数量众多的细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