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学科资源库——农业胡 波(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系 ) 张映辉(华东师范大学 生物系 )第一部分 地貌因素与农业生产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产业,从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开始最原始的耕作起,农业便与地势、水分、热量、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在以上这些自然要素中,地表形态是各要素坐落的下垫面,通过对地貌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分析,可评价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地貌因素中,地面高度、地表起伏、地面坡度、坡向、被长、坡形、地表组成物质等,对农业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布局和农田基本措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思考】我国五大类地形中,哪一种地形垦殖指数最高?为什么?在地貌因素中,地面高度、地表起伏、地面坡度、坡向、坡长、坡形、地表组成物质等,对农业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布局和农田基本措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1.高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温、日照、积温随地势高度变化表项 目随高度变化情况日 照每升高 100 米,增加 4.5%气 温每升高 100 米,下降 0.5~0.6℃积 温每升高 100 米,减少 100~200℃几种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的种植高度上限示意图中学综合学科网第 1 页 共 55 页http://hbtk.126.com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区植物类直分布示意图地势的高低变化,首先会引起气候的垂直变化,从而影响土地利用和农业布局。因此,地势高度对农业的影响很大。从“几种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的种植高度上限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高度的上升,平均气温降低,日积温减少。因此,当达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出现某一作物分布的上限或某一作物品种分布的上限,但在不同的纬度,作物分布的上限高度不相同。在高差达 1000 米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会出现明显的农业垂直分带。各地带的热量和生长期不同,因而作物组合、轮作制度、复种指数甚至产量也不相同。【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纬度,作物分布的上限高度舍不同?【阅读与理解】山西北部地区的农业垂直地带山西北部的五台山、云中山一带地区,呈现出四个农业垂直地带:海拔 600~900 米的河谷盆地,两年三熟,为玉米、高粱、棉花带;900~1200 米为谷子、马铃薯、冬春麦带,是农作物复种的上限;1200~1500 米为谷子、马铃薯、夜麦带,无冬麦也无复种;1500 米以上为高寒山区夜麦、马铃薯带;1800~2000 米为该地区农作物分布的上限。由于高度不同,光、热、水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农、林、牧业的生产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