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19)勤耕不辍【论点 1】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相关论据】1、悬梁刺股: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东升,中间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就无法打瞌睡,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凭着这股劲,孙敬终于成为当世大学者。战国时苏秦出身寒微,常常被人瞧不起,但他读书非常勤奋,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踝。尖锐的疼痛又提醒他继续用力。就这样,苏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主持合纵抗秦的大计。2、焚膏继晷: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膏油,指点灯的油)以继晷(晷:读guǐ,日影,比喻时光),恒兀兀(恒兀兀:勤学不止的样子)以穷年。”他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以后,“焚膏继晷”就成了形容勤奋学习的典故。当人们读到韩愈那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赞叹其雄健奔放、神奇生动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文辞时,是否会想到他焚膏继晷的日日夜夜呢。3、王亚南绑身捧读: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王亚南,自幼酷爱读书。1933 年,他乘海轮去欧洲,在红海上遇到了风浪,船身颠簸得使人东倒西歪,站不住脚。这时王亚南捧着一本书在读。他大声呼喊船员,让人用绳子把他绑在一根柱子上。船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但又觉得这种要求很可笑,离开时不禁好奇地回头一看,却被惊呆了:王亚南已经在绳索固定好身子后聚精会神地读书了。同船的外国人也报来惊异的目光,并赞叹道:“啊!中国青年真不了起。”由于勤奋,他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一生翻译出版了 41 部著作,发表了300 多篇学术论文。4、达·芬奇画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国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 10 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 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夫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