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三 善用修辞微点突破一拟人拟人手法,是一种较为适合抒情的修辞。它往往将自己喜爱的事物拉到身边,赋予它以人的情感与行为,使其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让人倍感亲切。示例:那两栋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之美的教学楼,在高大的白杨的映衬下,不论寒暑,不分昼夜,总是那么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年年月月,月月年年,它们就那么默默地站着,始终保持着一份严肃的表情。每一天,它们都用一种僵硬的眼神默默地注视着从这里进进出出的老师和学生,没有一点特殊的表示。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可在它们的心里,却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簿,谁来得早,谁来得晚;谁最勤奋,谁最懒散,它们都一目了然。即学即练1.以“苦难”为话题,运用拟人手法,写一段语言优美的文字。答: 答案 苦难总是不期而至,她面目狰狞,却偏偏对你死缠烂打。她讨好你,信誓旦旦说要嫁给你,你被吓得不轻,差点得了心脏病,也唯有振奋精神,和她斗智斗勇。而当有一天,你终于摆脱了她,走向更远更阳光的未来,却在不经意间蓦然回首之时,发现她摘下面具,变成了美丽的女神。有时候,磨砺你是因为她很爱你。微点突破二排比排比句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在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巧妙的排比,能把文章的论点阐述得严密透彻,将作者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进而产生一种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动人心魄的效果。示例:炎黄子孙,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亦有着韧性的品格。大禹治水,女娲补天,面对自然灾害,中华文明不是“诺亚方舟”式的逃离,而是改造自然的韧性坚持;司马绝唱,勾践尝胆,面对命运困厄,中华文明不是一蹶不振的“滑铁卢”式放弃,而是“苦心人天不负”的韧性坚守;井岗星火,南湖画舫,面对国家风雨飘摇,中华文明不是逆来顺受地被豆剖瓜分,而是揭竿而起凭韧性创造光明。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种由内而外生发的文明韧性,才会历千年而屹立不倒,傲然于世界之林,击不败、打不垮,愈逢关键时刻愈能体现其生生不灭的韧性。(节选自 2019 年北京考生《文明的韧性》)即学即练2.请以“素质”为话题,写一段论述性的文字,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答: 答案 当“中国式”旅游风靡全球,当“扶不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当“痰随地吐,垃圾随手扔”已成为习惯……当这些不文明现象在生活中屡屡发生,我想问一句:“道德都去哪儿了?”泱泱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道德始终支撑着民族的成长,现代社会中的功利却将道德挤到了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