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文体与特征·规矩方圆文自成 高考阅卷报告每年高考阅卷,总有相当大一部分作文被视为“高分”不值,被视作“低分”可惜,形成尴尬的鸡肋,让阅卷老师倍感遗憾。其中最典型的原因就是这些考生文体特征不甚明晰。在今天的作文考场中,诗歌与戏剧等文体样式已悄悄被挤到了边缘化的状态,记叙文体与议论文体基本统治了江湖。不过,记叙文体如果在“情节曲折”、“感情真挚”、“描写生动”三大方面不能特色鲜明,让阅卷老师在很短时间内深入文中,跟不上其快节奏的阅卷步伐,就很可能给你判个文体不分、主旨不明,从而造成你的作文失败。考场作文要主旨明确、特征清晰,只有让人一眼看到水底,才能避免出现不应该的失分。纵使是叱咤大半作文江湖的议论文体,也必需做到“结构合理”、“材料恰当”、“论证有力”。考场作文体裁不限,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但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的现状,要想稳拿高分,还是要感情充沛,有真情实感,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从阅卷实际情况来看,考生作文要想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记叙文方面,必需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注意:①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②有意识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让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③有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底蕴。在议论文方面也至少做到三个注意:①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善于说理;②有意识地使用各种论证方法——让语言缜密严谨、富于思辨色彩;③选用典型有力的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高考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遇到文体不明、特征不清的文章时,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将之判为低分,因此,考生们在备考时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议论文版块作文技法突破结构合理议论文体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一)并列式结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构成,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说,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调换顺序的。如:成功在于坚持。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需要能在这个方面坚持努力至少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 3 个小时,坚持 10 年。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