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贷款和银行风险控制研究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并购贷款和银行如何进行风险控制。论文首先简述了并购贷款业务的定义、种类、国内银行开展此业务的现状,而后从前期风险防范和贷款后期管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操作,最后得出了如何规避风险的五点结论。关键词:并购贷款风险控制现金流贷后管理调查0引言《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的闸门。并购贷款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与传统贷款品种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资金用途的不确定性、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交易环节的复杂性、评估事项的复杂性等。对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非传统的项目方式,加强对并购协同效应、敏感性因素、并购风险、交易类型、自身支持能力等方面的关注,以此提高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运作中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能力。一并购贷款业务(一)并购贷款业务简介并购贷款是商业银行向并购方企业或并购方控股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股权对价款项的本外币贷款。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企业在并购,特别是大型并购活动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二)并购贷款业务开办门槛银监会为规范银行并购贷款行为,提高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银行业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已经将并购贷款业务开办门槛进一步提高,允许符合以下以下条件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内控机制、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同期贷款余额的1%、有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商业银行在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前,应按照《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制定相应的并购贷款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向监管机构报告后实施[1]。(三)国内各家银行并购贷款业现状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对并购贷款这一新兴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投资银行业务都很重视,都在积极开展该项业务。其中,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于2008年12月25日和上海银行及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开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合作协议》,联合推出了总金额达100亿元的企业并购贷款额度。2009年1月6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首创股份和北京产权交易所三方签署了国内首笔并购贷款合作意向协议[2]。1月22日,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与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签订了总额为200亿元的并购贷款暨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目前国内最大一笔并购贷款授信。国家开发银行于2009年1月20日与中信集团公司和中信国安集团公司签署了中信集团战略投资白银集团的并购贷款合同,并发放贷款16.315亿元。该笔贷款是银监会下发《指引》后,国内第一笔实现资金发放的并购贷款。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也陆续签署了并购贷款协议,民生银行、建设银行等也纷纷着手开展该项业务。二.并购贷款意义三.并购贷款风险收益分析(一)并购贷款风险防范1.并购贷款风险特性分析商业银行中的并购贷款风险通常包括战略风险、法律和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战略失误是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中所面临的较大风险。科尔尼公司曾经做过一份全球并购调研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中,47%是由于战略失误,49%是控制整合流程失败;因为财务判断失误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例并不多[2]。在并购中需要评估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等等。这些战略方面的考虑必须立足于对产业的深刻理解,立足于对国内外市场的深入认识。而战略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银行发放并购贷款面对的不可能仅仅是一两个特定行业和企业,而是若干个行业和大量企业,这导致银行面临很高的战略风险。法律和合规风险:在当前《公司法》与其他立法存在诸多漏洞或模糊地带的情况下,像海外并购中的法律风险一样,国内的区域差异对于跨地区企业并购的整合与贷款的退出也存在一些交易层面上的阻滞因素,相关法规的界定不够详尽,加上在征信、立法、司法等中介环境或基础设施、以及多渠道的并购融资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