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文献综述:纳萨尼尔·霍桑作为美国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富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红字》是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这篇小说深刻的表现了霍桑对清教的认同和怀疑。国外有关专家学着对于《红字》的研究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尤其是美国专家学者关于这篇小说的研究数不胜数。大多是从主要人物的心理、宗教以及文章的象征意义从而在文章中逐个展开。DonaldJ.Greiner在他的的文章《肉体和灵魂》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性本能论”对《红字》人物心理进行解析,提出了“丁梅斯代尔身上明显存在着宗教信仰与性本能的冲突。”(近代文学杂志,1989年,第4期)。SamElliott《红字中象征主义的运用》(2006)研究是国外学者通过象征、心理学等方面对《红字》的探讨。2009年8月11日,《纽约时报》刊发书评,评介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PaulAuster)对一卷霍桑日记的新解,称其中映射出的慈父形象,让后人终于可将生活中的霍桑与《红字》的作者区别看待。《红字》是一部多元主题的作品,关于《红字》的论述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自从这部作品发表至今一直以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学术界也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如今《红字》被各方认可,霍桑也受到了极高的评价。本文,试图从《红字》中探索霍桑的宗教观,以便分析作者的内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