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背景下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研究【内容提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大潮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做为人类社会治理体系的政府,也同样迎来了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在政府管理与服务中应用电子政务时代。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如时间、地点、获取的方式上的要求等等,有效快速的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各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同样可以通过电子化渠道进行沟通。电子政务的建立使得政府工作具有开放透明、快速有效廉洁勤政、节能环保等特点。但政务信息化后,政府公文在网络上流转、其中更是有一些很重要的信息,一旦流失就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核心政务。关系到各大系统、各部门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利益。本文根据我国当前电子政务信息的发展现状,针对其电子政务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观点。【关键词】:电子政务创新管理政府一、绪论中央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为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自此开始步人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时期。在近几年中,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体系等基础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和各部门、各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涉农信息服务继续深化,中西部电子政务快速起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更加显著。一些地方政府在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创了以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局面。二、政府管理创新过程中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一)观念问题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而没有重视电子政务应用中出现的诸如政府部门硬件、软件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对IT行业的带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一是政府公务员的观念有待提高。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势必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正是这一点,容易引起少数公务员的抵触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新观念,主动接受电子政务这一新的管理手段,将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个严峻的考验。(二)信息化建设问题我国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包括电子商务发展也较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政府信息化的推进,必须建立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不仅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公民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即使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产生某些制约因素。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计算机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否则,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的关键还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改进。(三)数字鸿沟问题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普遍的一条经验。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做出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