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课程编号2005812021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英文课程名称BuildingMaterials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开课系所号20开课学期(上、下)本研标志本科生课程学时54学分3考试类型(笔试考试无口试)开设日期2002.9结束日期2003.1课程分类必修课必修主课名称建筑材料先修课程力学、数学、物理、化学课内总学时54实验总学时讲课总学时38上机总学时0CAD总学时0CAI总学时0讨论辅导总学时0设计作业总学时0课外总学时0课外学分0课程负责人孙纪正师资队伍孙纪正基本面向二年级各专业教学方式讲课教材《建筑材料》参考书《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材料》《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说明本课程属于土建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利用前期学过的力学、数学、物理、化学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建筑、结构、施工等后续专业课提供建材基本知识,同时它还为今后从事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内容简介(200字左右)主要介绍土建工程中常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各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性能,质量检验和评定的标准及方法,如何合理地选用和应用各种建筑材料以及几种建筑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等。备注建筑材料课程简介及课程辅导教案第1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本章主要讲述: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本章重点:与材料结构状态有关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本章难点:与材料结构状态有关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质本章要点: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本章基本概念: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强度、弹性、塑性、硬度、耐久性本章基本要求: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与水有关的性质;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本章学时安排:与绪论一起共7学时本章基本内容:一、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1.材料的组成(1)化学组成: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以各种氧化物的含量表示。金属材料以元素含量来表示。化学组成决定着材料的化学性质,影响着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2)矿物组成:材料中的元素或化合物是以特定的结合形式存在着,并决定着材料的许多重要性质。矿物组成,是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中化合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化学组成不同,有不同的矿物。既使相同的化学组成,在不同条件下,结合成的矿物往往也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也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一样,有其各自的基本组成,决定着同一种类材料的主要性质。所以说,认识各类材料的基本组成,是了解材料本质的基础。2.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结构决定着材料的许多性质。一般从三个层次来观察材料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1)宏观结构(亦称构造)用放大镜或肉眼即可分辨的毫米级组织称为宏观结构。材料的宏观结构中常含有孔隙或裂纹等缺陷,对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材料的宏观结构较易改变。(2)亚微观结构(显微或细观结构)由光学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米级组织结构。该结构主要涉及到材料内部的晶粒等的大小和形态、晶界或界面、孔隙、微裂纹等。一般而言,材料内部的晶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则材料的强度越高、脆性越小、耐久性越好;不同组成间的界面粘结或接触越好,则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越好。材料的亚微观结构相对较易改变。(3)微观结构利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来研究的原子或分子级的结构。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晶体(或非晶体),其键的构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共价键和离子键等共同联结,如方解石、长石及硅酸盐类材料等。这类材料的性质相差较大。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是熔融物在急速冷却时,质点来不及按特定规律排列,所形成的内部质点无序排列(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固体或固态液体。因其大量的化学能未能释放出,故其化学稳定性较晶体差,容易和其它物质反应或自行缓慢向晶体转换。如在水泥、混凝土等材料中使用的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等材料。孔隙大多数材料在宏观结构层次或亚微观结构层次上均含有一定大小和数量的孔隙,甚至是相当大的孔洞。这些孔隙几乎对材料的所有性质都有相当大的影响。(1)孔隙的分类材料内部的孔隙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微细孔隙、细小孔隙、较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