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4第十三章光一、选择题1.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却随你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A.“”出现的是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热难耐,人产生的幻觉C.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折射率大,发生全反射D.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1.D[解析]酷热的夏天地面温度高,地面附近空气的密度小,空气的折射率下小上大,远处车、人反射的太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选项D正确.2.甲、乙两束单色光同时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MN上,由于发生折射后合为一束,如图所示(反射光未画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光的频率比乙光的频率大B.相同条件下,甲光比乙光容易发生衍射C.对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大D.在同种介质中甲光的光速比乙光的光速小2.B[解析]由折射光路图可以看出,乙光的折射率较大,由此可知,乙光的频率较高,波长较短,在同种介质中光速较小,所以,选项B正确.3.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到直角棱镜的AB面上,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则这束光进入棱镜后的光路图应为图中的()ABCD3.D[解析]因为n=,所以根据sinC=知临界角等于45°.光线垂直AB面射入,在AC面的入射角为60°>45°,发生全反射,A错误;光线经AC面全反射后射到BC面时入射角为30°<45°,在该介面上既有反射现象又有折射现象,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和C错误,D正确.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A.增大S1与S2的间距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将绿光换为红光D.将绿光换为紫光4、C.解析: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知;增大S1与S2的间距d,Δx将减小,A项错误;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L,Δx将减小,B项错误;红光波长大于绿光,λ变大,Δx将变大,C项正确;紫光波长小于绿光,λ变小,Δx将变小,D项错误.5.光的干涉现象在技术中有重要应用.人们常用干涉法检查精密的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如图所示,在被检查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样板,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和被检查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现用红光从上面照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涉条纹是由样板的上下a、b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B.干涉条纹是由空气薄层的上下b、c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C.改用紫光照射,条纹间距将变宽D.改用紫光照射,条纹间距不会发生变化5、B解析:.干涉条纹是空气层的上、下两面(即b和c面)反射光叠加产生的,故A错、B对.改用紫光照射,因光波波长变小,故条纹间距变窄,选项C、D均错.6.沙尘暴是由于土地沙化引起的一种恶劣的天气现象.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天空变黄发暗.这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A.只有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B.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C.只有频率较大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D.只有能量较大的光子才能到达地面6、B解析:.波长较长的光波波长与沙尘暴颗粒比较接近,所以衍射现象比较明显,容易发生衍射的光才能到达地面.7“”.某同学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时,用他测得的多组入射角i与折射角r作出sini-sinr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做实验时,研究的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折射现象B.玻璃的折射率为0.67C.玻璃的折射率为1.5D.玻璃临界角的正弦值为0.677、8.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时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地区将延后D.不变8.B[解析]如图所示,a是太阳射出的一束光,由真空射向大气层发生折射,沿b方向传播到P点,在P点的人便看到太阳.如果无大气层,光束沿a直线传播,同样的时刻在P点便看不到太阳,要等太阳再上升,使a光束沿b方向时,才能看到太阳,故没有大气层时看到日出的时刻要比有大气层时延迟.9.一束白光从顶角为θ的三棱镜一边以较大的入射角i射入并通过后,在屏P上可得到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