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二十八)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作业时间:月日1.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据此可知,此人的观点是()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B.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D.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题干材料“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反映了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地位卑下,从而促使人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观点,故B项正确。2.邓广铭先生研究发现:624年唐政府宣布了均田制,但在唐代的各种史书中却都找不到其推行这一政令的任何具体史实;从敦煌发现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期间内一些户籍、丁籍遗文来看,唐代人只希望把壮丁期限缩短,可反证唐初均田制并没有普遍推行过。这说明()A.史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唯一载体B.大量史料的充分运用会再现历史C.探究史料有利于发现历史真相D.著名历史学家的解释具有绝对权威性答案:C3.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颁布新规:兵士罢归家乡,免除一段时间的徭役;在战乱中流亡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还为庶人;抑制商人,限制他们对土地的兼并;减轻田租,十五税一。这些规定旨在()A.限制土地兼并B.恢复农业生产C.增加赋税收入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初年的重农措施。题干时间是西汉初年,百废待兴,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题干所述举措有利于增加农业劳动力,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快速恢复农业,故B项正确。4.“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我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产生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政策属于政府垄断式经营,本质上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不准私人经营起到了抑制商业的作用,故本题选A项。B项错在“产生”,排除;C项错在“解决”,过于绝对,排除;富商大贾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D项。5.唐代名士柳氏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装病不从。理由是“我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牙郎也”。这体现了()A.传统社会贱商观念B.鲜明的反专制意识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对商业的观念。材料中“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装病不从”主要是受到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导致对商人的歧视,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是反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内容无法体现社会风气开放,排除C项;理学思想是北宋时期出现的,故D项错误。6.据南宋《叶适集·水心别集》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据此可知()A.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成为合法的社会现实B.土地国有制是汉唐时期的主要土地制度C.宋代土地兼并现象导致社会矛盾尖锐D.宋代政府立契券保护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中的“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说明政府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即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成为合法的社会现实,故答案为A项。汉唐时期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矛盾尖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承认土地买卖,不能说明“保护商品经济”,排除D项。7.元朝虽然也有短暂的“海禁”,但没有改变对外持开放态度的总体态势,而且即使在“海禁”期间,也允许外商来华贸易,政府甚至还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招徕外商,这与明清两朝有着显著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A.经济基础不同B.经济政策不同C.政治制度差异D.国际环境差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明清时期的外贸政策。元朝与明清时期都是自然经济,排除A项;元朝也采用“海禁”,只不过与明清两朝有着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元朝与明清两朝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元朝实力强大不断地对外扩张,而明清两朝时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