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在优米网的讲稿及答问记录张利讲稿:世博场馆背后的执著...................................................................................................1张利答问:年轻人如何观察事物...................................................................................................5张利讲稿:世博场馆背后的执著(优米网:创新中国2010-05-17)这个题目无非就是告诉我们,世界建筑的背后,有一种执著和倔强的人性。我们看建筑,实际上除了看到这些绚烂的形象,我们还会看到人性。每次我们看到一个漂亮的建筑,我们会觉得视觉上很愉悦,我们心情感到受到触动,但制造这些形象的是人,而且多半是那些执著和顽强倔强的人,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从中至西也是这样。雅典卫城,建在公元前七到六世纪。当时它不是为人修的,而是为保护雅典的女神,修在一个海边的高台上,这反映了一种执著和倔强。至今仍然是西方建筑史里头最经典的案例。我们的长城,当然我们的长城本身就是执著的。如果我们在执著里头再找一个最执著的话,应该就是北京的司马台长城,在一个如刀片般锋利的山脊上,还要修一堵长城。实际上这个刀片一样锋利的山脊,已经起到了城墙的作用,但还要修。人的倔强、人的执著,使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功利心所不能解释的,使我们达到一个文明需要我们达到的高度。1499年在威尼斯出版的一部著名的书(《寻爱绮梦》),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建筑或者是艺术史上,一个谜一样的著作。谜,不仅在于它本身这部书的解释,还在于这部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很多研究的人会把它归功于美第奇,但更多的人愿意把它归功于建筑巨匠,也是文艺时期的一个艺术巨匠,我们说那个时候的人都是全才——阿尔贝蒂。这部书把建筑不再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而是利用男主人公在梦境,甚至是梦境当中的第1页共25页梦境所遇到的一些幻象,把建筑、人、自然联系在一起。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纵欲、狂欢、惊喜、奢华的场面,建筑第一次作为一个主角,可以成为人的欲望、人的情感的最终极的一种狂喜式的表现。我们中国文化是比较内敛的,但这种狂喜、这种欲望、这种兴奋,仍然非常隐含地存在我们中国建筑当中。宁波的天一阁,四百多年,我们国家最早的私人藏书库。谜一样的院落,一个门通向另一方,另一个门通向另一方。我们永远不知道那一边是什么,我们永远猜测那一边是什么,我们到了那一边以后,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同时另一个世界以外,还有另外的世界。这种东西也反映出来一种执著、一种倔强。中西建筑都有,那么作为人的物质产品的执着和倔强的最集中的一个展示平台——世博会,当然也少不了建筑,当然也少不了对建筑的执著和倔强的展示。而且从一开始世博会的建设过程,就是命中注定要和这种执著绑在一起的。1851年的伦敦,当时在定下来世博会这个事情以后,人们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来建一个当时不可能建造的巨大的场馆。所有的建筑师都在这个任务面前投降,那么这时候站出来一位英雄。当然我们管他叫英雄,实际上他仅仅是英国皇家花园的总园艺师——帕克斯顿。他说把这个事交给我,我可以四个月建成。但是不要让我建你们所习惯的房子,我给你们建一个温室。这种用当时铸铁,现在我们用钢和玻璃盖起来的房子,它不再是那种传统定义上的那种纪念性的房子,2而是一个可以完成功能的、充满了阳光的、空气的、大空间的房子。最后这座巨大的温室,就成为了整个世界现代建筑的开始,因为它拓宽了当时对建筑的定义。1889年巴黎,艾菲尔。实际上这个结构工程师艾菲尔本人,一直对于建最高的东西非常有憧憬。实际上艾菲尔曾经把这个塔的设计给巴塞罗那,也就是在前巴黎这一届的世博会提出来,但是没有被接受,因为被认为太危险。巴黎人接受了,但仍然被认为是危险的。这个三百二十四米的铁塔,有很多的结构工程师当时说,到了二百二十八米就必塌。所以大家就都去看着它塌,没塌。那么第二天还会塌,大家再去看,那么到现在它第2页共25页还没塌,而且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最高一种执著,在1889年的巴黎。实现的是第一次的最高。1967年蒙特利尔,ro巴克明斯特o富勒。这是一个发明家兼建筑家、兼工程师、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