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1.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酶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起作用B.细胞质中没有与DNA复制相关的酶C.DNA的转录不需要解旋酶D.科学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同一种酶的活性1.B2.假设果蝇的某个卵原细胞(2N=8)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均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3H标记,该细胞在不含3H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中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最多为()A.4B.8C.16D.无法确定2.B【解析】:由于果蝇的卵原细胞中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均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3H标记,该细胞在不含3H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DNA复制后,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各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可能有0条、l条、2条、3条、4条,故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最多有8条带有放射性标记,故B正确。3.念珠藻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蓝藻,其细胞中含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有关念珠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念珠藻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真核生物B.提取和分离念珠藻中的色素时,能够得到和菠菜叶肉细胞一样的四条色素带C.念珠藻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禁止采挖念珠藻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3.C4.一次自然事件把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小鼠大种群隔离为三个小种群,三个小种群个体数量分别占原种群数量的l/2(甲)、1/3(乙)和1/6(丙),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种群中,最容易形成新物种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预测4.C【解析】: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种群大小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地理隔离后的小种群,由于基因频率更容易受偶发因素改变,被新环境不同因素选择并向与原种群不同方向进化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隔离后的小种群比大种群较容易形成新物种。5.某同学打篮球时,会出现的现象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从而导致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血液中的CO2含量增多刺激大脑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C.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神经—体液调节不能正常发挥作用D.血液中CO2和乳酸的含量都增多,但血浆的pH基本不改变5.D【解析】:选项A,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选项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选项C,神经—体液调节能正常发挥作用,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选项D,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血液中CO2和乳酸的含量都增多;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使之维持相对稳定。6.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持续的时间更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D.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6.C7.在生物学实验中,有关冲洗或漂洗操作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冲洗或漂洗的时间用于冲洗或漂洗的试剂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染色前蒸馏水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卡诺氏液固定后清水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解离后清水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染色后酒精溶液7.B【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流程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染色前用蒸馏水冲洗,A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根尖在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B错误;观察根尖分生组织有丝分裂实验的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漂洗时用清水,C正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染色后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D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二、非选择题(共48分)8.(13分)请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实验问题:(1)实验一:研究小组利用某植物进行如下实验,如图l表示全光照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