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2014·广东中山一中模拟)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了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答案】C2.(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以下是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节录)。“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阿苏纵向汝求婚,汝何不告其母?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1908年12月《图画新闻》(1)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并利用上述材料进行论证。(6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婚姻观念出现的原因。(6分)【答案】答案:(1)清末,婚姻自由观念开始被接受,但传统婚姻观念仍根深蒂固(2分)婚姻观念自由的论证材料:①严阿苏在堂上大方表达“我中意他”;②“此不干母亲事”③“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2分)婚姻观念陈旧的论证材料:①两人同行被官府盘获;②“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③“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④官府干预私人生活。(2分)(2)自由婚姻观念的原因:①近代工商业不断发展。②当时中国处于近代化转型时期;③西学东渐,人民逐渐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3分)保守婚姻观念的原因:①官府维护传统婚姻观;②旧礼教根深蒂固。③小农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3分)3.(2014·吉林高三期中质检)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诸其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A.促进了市场繁荣B.有利于普及西装C.淡化了传统等级D.交际活动增加【答案】C4.(2014·徐州信息卷)(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年份1982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合计100100100100一人户11.858.4612.1214.13二人户12.4314.2723.5128.67三人户20.6733.539.5837.57四人户23.2224.114.3111.11五人及五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7分)【答案】答案:(1)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共同劳动,财产共享;家庭关系和睦。(3分)(2)变化: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个人(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3分)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3分)(3)特点: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