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34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一、选择题1.(2018河南濮阳一模)《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2018广东佛山质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无法再缩小的企业原子。在19世纪,世界经济核心部分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倾向于由“国家经济”所构成,亦即英、德、美等国的经济。这说明()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B.保护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C.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D.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3.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B.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市场和资金C.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D.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技术与资金4.(2018安徽十校联考)179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称:“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由此可知,他主张()A.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重视工商业的发展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注重经济活动立法5.“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这种体制()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6.(2018四川乐山一模)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二、非选择题7.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生产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是新航路开辟的先驱,首先称霸,17世纪的世界霸主是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每个世纪控制奴隶贸易的都是当时的世界霸主,所以欧洲殖民活动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三个世纪以来控制奴隶贸易的国家换了三个,所以殖民秩序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国家的称霸是依次实现的,并不是某一个时期的三足鼎立局面,故D项错误。2.D解析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推行的经济政策依然是自由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本是企业,到19世纪逐渐由“国家经济”构成,说明此时已由国内经济发展到了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企业以“国家经济”的形式参与经济竞争,说明国际间经济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