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选择题1.(2018·河南郑州质检)多年来,乌兰浩特市致力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涌现出了像三合村这样实现朝鲜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典型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朝鲜族村民把自己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民族村民,蒙古族、满族村民把养殖技术传授给其他民族村民,汉族村民把做买卖的“绝活”教给其他民族村民,各族人民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发展。材料表明()①民族团结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保证②民族团结弥补了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③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各民族间已经融合为无差别的统一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自治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自治区精准扶贫()①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2018·天津和平三模)聚焦国情教育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逻辑起点。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特点,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和宗教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发展B.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D.我国政府积极促进宗教事业发展4.(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全省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明显缩小。《规划》的制定()①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夯实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基础③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④有助于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8·北京海淀期末)《辉煌中国》第三集《协调发展》中有这样一幕:【解说词】藏历初十,祈福的日子。随风起舞的五彩经幡,寄托着大家美好的愿望。【同期声】村民罗桑旦达:“安置点环境好得很,漂亮得很,房子质量好,看到了就高兴极了!”这是精准扶贫在西藏自治区扎西岗村取得的显著成效。西藏自治区的“精准扶贫”()①是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②拓展了当地自治机关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④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西藏自治区五十多年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③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各级权力机关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2018·山西太原期末)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如今“悬崖村”已经通了“钢梯”,修了学校,办了专业合作社,下一步准备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由此可见()①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最终会消除民族差异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平等为前提和基础③精准扶贫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2018·北京人大附中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告诉我们()①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②民族地区的稳定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④搞好民族间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措施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9.(2018·天津部分区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