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考点二环境问题考情说明环境问题曾是个热点问题,全国卷及各省区试卷都经常涉及,但近三年来,环境问题的高考化学试题出现较少,特别是在选择题上安徽连续几年没考,2013年考查的可能性较大【押题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解析A项,加入石灰石,在加热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与二氧化碳,使燃煤脱硫,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5%时,会对人体、动植物等造成危害,故B项不正确;正常雨水中,因溶解了少量二氧化碳,使得其pH约为5.6,而酸雨的pH应小于5.6,故C项不正确;磷元素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D项不正确。答案A试题猜想1.2012年冬天,全国各地的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进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大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没有关系C.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和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事实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2011年5月的“十二五”正式规划新增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多个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对原有的主要污染排放指标进行细化B.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1982年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C.海轮外壳上镶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D.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提高照明质量,禁止使用白炽灯3.2011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中国作为化学大国积极响应,组织推出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下列行为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很多地方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B.某公司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常见的水溶剂C.提倡步行或利用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D.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4.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保总局确定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B.改革传统采煤时将煤层气(瓦斯气,主要成分甲烷)直接排入空气的做法,采用先开采和综合利用煤层气,然后再采煤的方法C.推荐使用手帕,尽量减少使用面纸D.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5.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议“低碳生活方式”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人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的比例模型为:B.用过氧化钠吸收CO2是目前比较经济的减碳方案C.16O===C===18O与16O===C===16O互为同位素且化学性质相似D.从我做起节电、节气等低碳生活方式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快乐贴吧写下来考试要求在短时间内回答大量的问题,你得写出详尽的解答步骤。若一时写不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先写出半反应,再将半反应相加。计算过程应该在草稿纸上进行,而非单用脑子想。遇到重要的图表和段落时,可以用笔标记出来,用到时可随时查阅,不必背下它们。参考答案:【冷门考点二】试题猜想1.B2.D[A项国家“十二五”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符合低碳、节能减排的要求,是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B项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肯定是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C项利用原电池原理解决海轮腐蚀问题属于化学范畴;D项是物理科学研究的范畴。]3.B[A项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的目的是节约能源,与这一主题相符;B项有机溶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与这一主题不相符;C项提倡步行或利用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D项研发可降解塑料是为我们未来的环境考虑的。]4.D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