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工作座谈会发言范文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绿色食品工作座谈会和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年和“十一五”期间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经验,安排部署“十二五”及年我省绿色食品重点工作,推进我省绿色食品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十一五”我省绿色食品工作成效年,在省农委的领导下和农业部绿办的指导下,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绿色食品工作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工作要求,坚持抓好认证指导,加强产业监管,加快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推介,产品认证数量快速增长,标准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产业监管有效加强,品牌影响不断提升,开创了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新局面,推进了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1、产品认证快速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年,全省共有140家企业、408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十一五”期间,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由“十五”末的218家发展到438家,产品数由“十五末”的363个发展到1260个。绿色食品年产量达600万吨,年产值达176亿元,年出口额达5000万美元。企业年检率保持在95%以上,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绿色食品产品总数和企业产值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47%和267%,全省绿色食品产品数量由“十五”末位居全国第21位跃升至第5位。2、基地建设创新发展,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年全省新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并已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验收。自年启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以来,我省获农业部绿办颁证授牌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40个,面积827.8万亩,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18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居全国第2位。为了全面加强基地的规范创建,提升基地的管理水平,我省还对基地建设内容进行创新。一是丰富基地建设标准,共研制了水稻、小麦、茶叶、油菜四大类的《XX省绿色食品原料标第1页共7页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并经省质监局审定,以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为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和管理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试点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从2009年起,先后在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等10个县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共涉及水稻、茶叶、小麦、油菜等四项大宗农产品,企业11家,面积3.6万亩。试点单位已基本完成了“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设计目标。3、监管制度日趋完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年,在指导产品认证、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全省绿色食品工作系统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做好绿色食品产业监管工作。一是开展企业年检。按照年初制定的年检工作计划对全省绿色食品企业开展年检,全年登记备案年检企业412家,产品1057个,占应年检企业95.3%,应年检产品95.8%。二是开展质量抽检。全年共组织绿色食品质量抽检11批次,涉及“保世博、保亚运、保质量、促基地”等各类专项抽检活动,经对150个绿色食品进行了质量检测,合格率为99.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三是开展标志市场监察。省绿办及部分市绿办先后在合肥、芜湖、宣城和黄山四市开展了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监察范围涉及115家企业的181个产品,查证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为97家企业的158个产品,不规范使用标志为15家企业的19个产品,超期使用标志为3家企业的4个产品。四是开展工作互查活动。继2009年试行开展绿色食品监管工作互查并取得成功经验之后,省绿办再次组织17个市绿办分四个组开展工作互查活动,共检查43个绿色食品企业,1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企业自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基地的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五是开展内检员培训。按照部绿办要求,已有六安、巢湖、阜阳、宣城和淮北五市农委组织开展了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培训,并有300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取得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资质。六是建立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我省初步建立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和体系,已有5名同志被部办认定为面粉及制品、水产品等行业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员。第2页共7页4、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综合效益不断显现绿色食品通过创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