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随堂演练+同步测评VIP免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随堂演练+同步测评_第1页
1/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随堂演练+同步测评_第2页
2/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随堂演练+同步测评_第3页
3/3
(2013·泗县双语中学高三模拟)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回答1~2题。1.该地地质构造属于()A.断层B.山岭C.背斜D.向斜2.下列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岩层受挤压,向上隆起,顶部受张力,易侵蚀,属于背斜构造。第2题,岩石层理结构明晰,先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然后据上题分析,故D项正确。答案:1.C2.D(2013·巢湖春晖学校高三模拟)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3.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M层B.N层C.P层D.E层4.图中F岩体()A.相对于两侧岩体垂直上升B.相对于两侧岩体垂直下降C.相对于G侧岩体上升,相对于P侧岩体下降D.相对于G侧岩体下降,相对于P侧岩体上升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层在最上边,形成时间最晚。第4题,从图中F岩体与两侧同类岩层相比,相对于G侧岩体上升,相对于P侧岩体下降。答案:3.A4.C5.(2013·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图中公路在A、B两处弯曲,下列关于其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A.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大运量B.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增加了支出C.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解析:选C。A处穿过的等高线较多,走“之”字形可以减缓坡度;B处地势平坦,道路弯曲不仅增加了修路的支出,也延长了到达大城市的时间。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纵剖面。(1)简述图中沉积物分布特点。(2)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解析:(1)沉积物的分布特点要从沉积物的空间分布、颗粒大小的变化趋势等方面分析。(2)要关注等高线疏密、数值变化、弯曲方向。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数值变化反映地势高低及变化趋势,弯曲方向反映河床的高低。答案:(1)呈半环状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2)出山口前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反映了河流在出山口前穿行于河谷且落差较大;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反映了出山口后坡度降低,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发育在扇面之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随堂演练+同步测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