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解读屈原《离骚》中的离别之痛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VIP免费

解读屈原《离骚》中的离别之痛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1/8
解读屈原《离骚》中的离别之痛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2页
2/8
解读屈原《离骚》中的离别之痛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3页
3/8
解读屈原《离骚》中的离别之痛【摘要】《离骚》是屈原用血泪所凝成的生命挽歌。《离骚》通过诗人自叙平生及其心路历程,雕塑了一个高洁、耿介、忠君、爱国的理想主义者和殉道者形象。本文研究了屈原《离骚》中的离别之痛。【关键词】《离骚》;离别;悲剧屈原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各个领域里都曾引起广泛关注的独特人物。正确地解读屈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读我们自身,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他思想的真切反映,其中又以《离骚》的影响最为深广。该部作品所折射出来的屈原的文化人格、审美追求、心路历程、悲剧命运都在多重角度上整合着我们的内心,在更深层面上引起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思考。而在这里,本文想进一步阐释的是屈原思想中的那种存在于儒家求索精神和远游情怀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以及由此形成的悲剧。一、屈原其人及其作品悲剧性的原因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屈原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屈原的悲剧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君王昏聩,善恶不分,小人得道,贤人受嫉遭殃,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司马迁、曹植、李白、韩愈、陆游、辛弃疾等都是明证,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制度等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君权至上,屈原的理想必须通过楚王的重用来实现。君王昏聩,屈原的政治理想没有强有力的支持者,自然无法实现,注定破灭。再者,楚国是屈原的根之所在,即使在楚国不得志,他也不太可能去别处,即使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他也不会彻底走向老庄逍遥避世的道路,《橘颂》中“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独立不迁”、“根固难徙”的句子可看出这一点。究其原因,屈原有深厚的儒家思想,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当理想遭受现实压迫时,他无法彻底超脱,这是他个人悲剧命运不可避免的社会文化原因。2、家世生平和性格原因家世生平和性格原因,造就了屈原自尊自爱、孤高正直、坚定追求完美人格的心理,当人格与生命矛盾时,他宁愿舍弃生命也要坚持人格和理想,这是屈原悲剧的重要原因《离骚》开篇叙述了诗人高贵的出身:“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贤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出身贵族血统,父祖对他也寄予厚望,这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屈原维护楚王和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同时,他自己“内美”和“修能”兼具,重视自身修养,也有“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卓越才能,他积极效法前贤,不断以先贤圣哲的标准约束自己,对自身的自信和对美好人格的崇奉,都说明屈原不会随俗从流,不会违背心意。他自尊自爱,倔强孤傲,宁折不弯,原则性太强,“宁溘死以流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注定他只能遗世独立,他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屈原的思想中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作品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他用一切美好事物来装饰自己,来象征品格,最经典的便是“香草美人”的意象。《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高洁美好的衣饰、诗人的“美政”理想,这一切,都如远离凡尘的梦境一般,缥缈浪漫。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是悲剧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是屈原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离骚》一文将理想与现实之间尖锐的矛盾充分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满怀希望和信心描述了自己的“美政”理想,他希望君臣一心,改革政治,实现国家的富强,他也不懈追求政治理想的实现,但却遭受一次又一次打击与迫害,诗人痛苦彷徨,但他没有放弃,更加坚定了信念,上下求索可结果是再度受挫,“帝阍”不纳,“佚女”难求。楚国的出路何在?自己的出路何在?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黑暗现实有着激烈矛盾,但黑暗势力强大,导致正义和光明失败,这是《离骚》悲剧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二、《离骚》审美的命运感《离骚》正是通过屈原与楚王、党人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这既是现时的发展,又是理想的归宿。现实的残忍与理想的崇高的统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这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解读屈原《离骚》中的离别之痛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