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强区域合作,全面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持和促进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县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及建设概况(一)县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县位于XX省东北部,与俄罗斯比金市隔江相望,县域面积6765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可分为中部和南部山区、西部丘陵区、东部和北部冲击平原区。境内林地面积35.1万公顷,水域面积0.91万公顷,耕地面积20万公顷,主要河流有乌苏里江和挠力河,县域内森工、农垦企业经营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二)县域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坚持自行投入与争取国家政策性支持相结合,加强了区域合作性管理,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程,建立了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佳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大了法制建设力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逐步向区域一体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二、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超限采伐和盗伐导致林木蓄积量迅速下降、木本蜜源植物锐减;超坡度开荒和超载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乌苏里江和挠力河沿岸大量毁湿开荒导致湿地生态区水量不足,河湖和湿地面积日渐萎缩;大量农田排水致使乌苏里江和挠力河矿化度升高,水质恶化,流域内的名贵鱼种资源锐减;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违法毁林开荒、私挖滥采砂石导致植被破坏,山体受损;违法盗猎和开发导致绿色走廊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变化,洪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受损,加剧了贫困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发展理念忽视了生态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第1页共9页过度开发超过了现有自然环境资源的有效承载能力;体制不顺、分割经营的管理机制客观上违背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规律;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三、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区域合作,统一规划,加强法治,严格监督,以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重点,以森林植被与湿地的恢复和建设为切入点,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问题,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建设为辅,维护宏观生态平衡,改善区域内部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杜绝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低效利用。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三)总体目标近期目标。到2008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实施环保一票否决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森林、野生动植物、鱼类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实现三个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在生态系统有效保护前提下有序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生态园林旅游小城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示XX县区建设,基本实现秀美山川的目标。远期目标。到2015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县第2页共9页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把××县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程度高、生态经济效益好、群众生活富裕的生态县。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1、挠力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一是制定挠力河湿地区域合作保护规划。政府、森工和农垦联合开展挠力河湿地资源的普查工作,编制挠力河整体保护建设方案和旅游开发整体规划。要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