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进万家”大会发言稿家访进万户情谊传万家---------汪静文家访心得体会“家访进万户”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为响应这次活动,我针对班级部分学生的特点和家庭特征,制定了详细的家访计划之后,就着手开始了我的家访之路。因为时间关系,此次我家访目的地是XX县区内的一个后进生家庭。因为已经提前通知学生当天要进行家访,所以很顺利的见到了我的家访对象—汤之怡的母亲。家长对教师的家访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她说这样的家访活动太需要了,他们也想与教师见面,但苦于机会不多,现在老师能上门家访,可以与老师面对面交谈,一则可以了解自己的子女的学习情况,二则可以发现儿女的另一面。由于时间有限,我重点针对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询问,一番谈话之后,我再次体会到了这次家访的必要和及时,同时也看到了老师和家长在学生个体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感慨也随之而来。一、在家访中,家长反映的最多的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很难,家长们反映孩子的语言辩解能力超过了他们,经常让他们无所适从。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一,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很强,意识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又不愿意跟父母多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膜;其二,因为家长总是把分数作为话题的主题,家长有心要帮助孩子学习,但是苦于自己知识能力有限,并不能为孩子作出直接的指导,只能一次次重复相同的几句话,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对于孩子的惰性表现,他们也显得有点无奈。在走访的这位学生家长当中这个问题凸显严第1页共3页重。二、学生在家中学习效率有限。在学校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而巩固提高的要求却一下子难以做到,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而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就显得很重要(我家访的对象汤之怡是一名走读生)。家访过程中家长说的最多的就是学生一回到家就是看电视,学生对家长一次又一次提醒也觉得很烦。于是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与学生也进行了沟通,告诉他应该怎样在上课时和老师积极配合,提高学习效率。这不但感染了学生,而且更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启迪,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帮助。三、溺爱依然是家教无成效的主要阻力之一。汤之怡是典型的学困生,本学期的头一个月他还是很有积极性;但是9月份正式开学后,他的表现日趋糟糕:上课听讲不认真了,不积极完成作业了,有一定厌学情绪,最近还发现有无故旷课现象。正好我可以借着这次家访的机会好好了解了解他的情况。因为孩子听不进去,什么都按孩子的要求来,孩子只喜欢听好话,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家长如此溺爱,就是对孩子的放任自流,孩子过早的接受一些不良的影响,在家中的霸道行为更加的视无忌惮,这样家庭教育氛围严重的走向了极端。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瑞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现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叛逆以及各种观点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第2页共3页阶段。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