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一、“诗教进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马卡连柯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教育与诗、诗与校园中的人有着天然的永远割不断的联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怀赤子般的虔诚,在心底追索,冥思,叩问。我理想中的未来学校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在那里的学生们应该有怎样一种精神面貌和求知状态;在那里工作的教师应该有怎样一种职业心态和学术水准;在那里管理的校长应该有怎样一种人格境界和智慧层次。我觉得,诗歌绝对可以使我们获得对世界最好的理解。中国是诗的国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迄今已将近三千个春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灿若繁星的诗家词人,产生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汗牛充栋的作品。从一腔爱国情,上下求索的屈原到“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回味。同时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营养。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先进的诗词文化力量,陶冶、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培育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诗教进校园,是时代的趋势,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二、“诗教进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我校与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友好合作多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钟山诗社老师的关心支持下,诗社小会员们已经初窥诗歌门径,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读诗、赏诗、写诗的氛围初现端倪。1.成立“桃花雨”诗社。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xx中是有着丰厚文化底蕴,饱含着浪漫的诗歌因子,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地方,她是文学的土壤,更是诗歌的高地。尤其秋天的xx中校园是浪漫的,每一缕温热的风都仿佛写满了诗意。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约翰马吉图书馆在秋意的浸染下是深沉的,但他依然知诗意、解诗情、悟诗意、入诗境。唐代诗人苏颋《杂曲歌辞X8226;桃花行》“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第1页共4页为有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我校的“桃花雨”诗社取名既有校址座落在狮子山麓,绣球湖畔,挹江门旁,桃园故里之因;更有“灼灼爱心催开桃花朵朵,朵朵桃花点缀诗意校园”之意。2.编辑《江潮》校刊诗歌专辑。从2009年到2014年我校学生在《南京诗词》上发表了近300首古体诗,在《南京晨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七彩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百首古体诗,在《阅江潮》刊物上更是发表了“迎青奥”庆祝建党、建国活动,赞颂家乡南京的诗歌有两百首之多。5年来,我校学生共发表诗词近600首,均汇编成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读诗、赏诗、写诗的积极性。3.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我校36名xx诗社学生2013年1月22号参加《xx电视台X8226;咏春》栏目的现场制作节目。为庆祝建国65周年,我校“桃花雨”诗社还拍摄了诗歌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mtv,上月24号,我校还承办了XX县区“‘圆梦中华’金秋诗会”等大型诗教活动。成为了“xx市校园诗教实验基地”。多次获得了省市“诗教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我校的诗教活动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家长、老师备受鼓舞。4.编制校本课程。为了实现诗词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2013年11月集大家智慧的校本课程《诗歌漫话》面世了,它共有5章20节,每节内容后都配有“思考和练习”,供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之用。全册内容约3.5万字。校本课程《诗歌漫话》的面世,应当说它是我校诗词教学的一个里程碑,不仅能系统规范地教给学生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愿意去尝试,在尝试中初步了解诗歌意象,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祖国深厚灿烂的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砥砺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诗歌漫话》经过学生、教师、诗教专家等方面人员一年来的学习、研究、使用,共收到近30条反馈意见和建议,逐步总结出了校本课程使用中急需解决的四方面的问题:①章节编制体例混乱,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②教材中诗歌作品的举例缺乏典型性,第2页共4页且前后重复。③章节的设定标准不一,逻辑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