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仓岙水库坝下涵管封堵方案分析研究:XX县区中岙村摘要。近几年,随着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如火如荼地开展,根据新规范要求,坝下涵管的处理越来越被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如何有效地处理坝下涵管渗流问题已成为工程设计人员的头等大事,本文就象山仓岙水库坝下涵管渗流处理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1、工程概况XX县区仓岙水库位于XX县区墙头镇周家路村,水库总集雨面积12.6km2。有拦河大坝、溢洪道、泄洪兼输水隧洞、放水涵管、渠系配套工程五部分组成,主体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蓄水位73.00m(黄海高程,以下同),设计洪水位75.1m,校核洪水位75.85m,总库容1116万m3。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最大坝高32.91m,坝顶高程76.91m,坝顶长421.00m,坝顶宽4.5m。是一座以供水、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仓岙水库放水涵管位于左坝头坝下涵洞内,为自应力水泥钢丝网管,管径0.5m,长度105m,1976年用0.70m砼管更换,并在涵洞与涵管之间用砼封堵。1992年涵管出现漏水现象,1999年10月18日在检查时突然发现大量渗水从坝脚溢出,经关闸门后,水流消失。2003年9月29日,又发现流量大幅增大,水质较清,流量为4000m3/d,在关闭闸门时流量依然如故,且闸门处无漏水。分析认为,涵管及涵洞均存在较严重的破裂损坏及渗漏现象,根据大坝安全鉴定,要求对涵管立即封堵,并将此处上游坡放缓至1:2。2、情况分析仓岙水库坝下涵管出现严重渗漏情况,流量达4000m3/d,周围及整个坝脚无其他渗漏点,由此可以确定非一般坝体或坝基渗漏,属涵管本身及四周的集中渗漏。从整个渗水过程来分析,前期应为涵管破裂(估计在心墙下游),涵管中水流从破第1页共3页裂出流出,从涵管底板下出流,故闸门关闭后,水流消失。后期应为涵管闸门或前部破裂,由潜水员潜入闸门口观察情况来看,闸门无明显渗漏情况,估计为涵管前部(心墙上游)破裂,库水由坝体砂壳流入,经涵管前部破裂流入涵管,从后部破裂出流入底板下出流。渗水未变浑,应未冲刷心墙,也验证了上述分析,但也不排除心墙部位涵洞或涵管有破损的可能。根据目测,目前渗水流量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台汛将至,涵管封堵迫在眉睫。3、封堵方案首先,经过对涵管封堵方案的多次研究,仔细考虑。我们认为水库能否放空极为关键,如可放空,处理相对简单,把握大,施工风险小。可以考虑从进口进洞在心墙部位用砼封堵或在心墙部位实施一至二个槽段的砼防渗墙予以封堵。考虑XX县区缺水的实际情况,如水库无法放空,则考虑了三个方案,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施工风险。3.1倒挂井方案在大坝轴线位置采用倒挂井挖至涵洞顶部,先检查洞周渗漏情况并予以处理,然后挖开洞壁,采用砼封堵涵洞与涵管之间的空间,在封堵砼的后面破开涵管,采用临时措施堵住涵管水流,再采用砼封堵。优点。由于采用人工分部位、分阶段封堵,可以较好的防止涵管破开后水流冲刷心墙,封堵质量容易控制,也无新的绕渗问题。缺点。施工风险大,倒挂井施工在施工安全保证上存在较大的难度,施工人员心理压力也很大,我省自牛头山、横山加高等工程采用倒挂井以后已很少采用这种开挖方法。本工程倒挂井深度在20~30m,估计施工单位不愿承担。另外,如果井下涵洞及涵管非设想的情况(如心墙部位涵洞已破裂或正好位于原管、洞封堵段),则封堵存在较大难度。3.2防渗墙方案在涵管的大坝轴线位置布置一至二个防渗墙槽段,由坝顶开槽,砸开该部位的涵洞及涵管,浇筑砼防渗墙至坝顶,隔断渗漏通道。第2页共3页优点。施工简单易行,用防渗墙封堵,功能明确,能适应各种实际渗漏情况。缺点。防渗墙施工,一旦砸开涵洞和涵管,势必出现固壁泥浆流入涵洞内而涵管内水流上涌的情况,两股流速都较大,对心墙产生的冲刷及破坏难以估计,可能会导致坍孔等一系列问题。防渗墙嵌入心墙内,底部原涵管部位可能会产生绕渗现象,但估计问题不大,即使存在也可以处理。3.3灌浆结合后坡开挖进洞方案在心墙部位采用灌浆(水泥粘土浆)封堵涵洞周围,防止与心墙接触面的渗漏。再由大坝后坡开挖一定距离后,由涵管内进洞至心墙部位,采用人工封堵优点。施工风险小,不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