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出现在宋朝,可排除③,故正确答案选D项。答案D2.(2013·广州调研)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②铸造业兴盛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居民重视风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产生的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生产关系,依据材料可知,《梁氏家谱》记载并没有体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故排除③,故选C。答案C3.(原创题)《宋代商业史研究》:“‘市制崩溃’这一人们所熟知的大转变,正表明了过去那种政治都市与周边农村之关系的传统商业和市场规制,已经不能适应城乡的社会分工所产生的新形势了。”材料主要表明()。A.商品经济活跃B.封建制度的衰落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都市与农村界限消失解析“市制崩溃”是指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原来政府对市场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出现,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答案A4.(2013·广州海珠区检测)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省区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59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观察表中数据思考,A项不符合表中信息;B项、C项与题干无关;横向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集市数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农村商业发展,故选D项。答案D5.(原创题)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商业名镇”、“商业中心”等,由此可见城镇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A项错在“江河下游”,B项错在“经济政策调整”,C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皆排除。答案D6.(2013·江门调研)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解析“厚来薄往”体现了古代中国存在的朝贡贸易,“市舶使”是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的政府机构,“十三行”是清朝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故选A项。答案A7.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答案D8.(2013·汕头检测)这个社会阶层“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他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而迷茫的诗情……,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够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