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座谈会上的发言...近年来,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在教育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断扩大民主,强化监督检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对于在源头上预防用人不正之风,为党选好人、用好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一、工作中的主要做法第一,主动防范,严把任前审查关。主要是实行了调整干部提前备案审查制度。在调整干部前,将调整方案报区委组织部,由干部监督机构对其选任过程的推荐、考察和酝酿等环节,以及任职资格条件进行重点审查,对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的不予调整。第二,扩大民主,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推荐环节的监督。扩大了干部推荐中的民主。无论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还是确定后备干部都要进行民主推荐,得票数相对较多者方能确定为考察对象。第三,健全制度,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考察环节的监督。先后实行了考察预告制和考察结果反馈制,扩大了民主,进一步增强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第四,明确责任,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讨论决定环节的监督。一是实行了党委会讨论决定干部无记名划票表决制。通过一人一票的划票表决办法,对一把手及其班子成员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推进了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同时,实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将干部选拔任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有效避免了干部使用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杜绝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第五,采取措施,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后环节的监督。主要从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入手,及时提醒,防微杜渐。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常性第1页共4页考察制度。每年定期深入基层,有(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针对性地考察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情况,及时反映和分析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动态及倾向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二是实行了全程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把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逐步变为包括任前、任中在内的全程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我们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领导、新闻记者和服务对象中聘任了20名社会监督员。监督员通过接受服务、暗访调查、听取群众反映等多种方式对教育行政干部及各学校领导班子进行监督。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作为监督对象,受传统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片面认为监督就是挑毛病,有损于领导形象,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有不愿接受监督的心理;对广大干部群众来说,存在与己无关,不了解内情,无法监督的心理;作为监督职能部门,也有思想顾虑,存在怕“穿小鞋”,遭受打击报复,不敢监督的心理,从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工作。二是监督查处的有关规定比较笼统。主要是缺乏权威性、操作性较强的查处细则,不易查处。有的制度只规定了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做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但是这种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哪些问题给予批评教育,哪些问题给予纪律处分,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制度很难落到实处。监督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三是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配套。虽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总体上看,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三、建议和意见(一)要在监督方法上有新突破一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注重事前监督。强化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宣传,通过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监督对象第2页共4页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增强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从而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同时,牢固树立“监督就是对工作的促进”、“监督就是对事业的尽职”、“监督就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监督就是失职,不善于监督就是不称职”的思想观念。二是以干部选拔任用为重点,实施事中监督。前移关口,强化任前监督,建立调整干部提前审查和任后备案制度。对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的坚决不予审批,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强化回访考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