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4.2 山地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VIP免费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4.2 山地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1/3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4.2 山地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2/3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4.2 山地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3/3
4.2山地的形成某地质研究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单位:m),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据此回答1、2题。1.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2.乙处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解析】1选B,2选A。第1题,根据“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可推知该区域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第2题,根据图文资料绘制如下示意图,从而判断出乙处为向斜(岩层向下凹陷)形成的谷地。年轻的贺兰山和银川平原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的西域板块和中朝板块交界处,贺兰山北端和银川平原北端交界处的石嘴山地区因植被茂密被称为“旱海绿岛”。读下图,回答3、4题。3.形成贺兰山和银川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分别是()A.向斜背斜B.背斜地堑C.地垒向斜D.地垒地堑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贺兰山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B.受内力作用影响,贺兰山不断增高C.银川平原地势低平、热量充足,适宜发展河谷农业D.银川平原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易出现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解析】3选D,4选B。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贺兰山岩层断裂上升为地垒,银川平原岩层断裂下降为地堑。第4题,由“年轻的贺兰山”和图示信息可知,贺兰山处于成长阶段,受内力挤压作用影响,高度在不断增加;银川平原地势平坦、热量充足,且靠近黄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银川平原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水土流失问题不明显。5.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处地质构造与凉水河之间的成因关系。(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提供的新老关系可知该处为背斜。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河流在此发育形成。第(3)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判断其特点及原因。答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之间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4.2 山地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