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函数与导数第1课时函数及其表示(对应学生用书(文)、(理)7~8页)①本节是函数部分的起始部分,以考查函数概念、三要素及表示法为主,同时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能力.②本节内容曾以多种题型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要求相对较低,但很重要,特别是函数的解析式仍会是2016年高考的重要题型.①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必修1P24练习5改编)若f(x)=x-x2,则f=________,f(n+1)-f(n)=________.答案:-2n2.(必修1P31练习4)下列图象表示函数关系y=f(x)的有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④解析:根据函数定义,定义域内任意的一个自变量x的值都有唯一一个y与之对应.3.(必修1P31练习3改编)用长为30cm的铁丝围成矩形,若将矩形面积S(cm2)表示为矩形一边长x(cm)的函数,则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其函数定义域为__________.答案:S=x(15-x)x∈(0,15)解析:矩形的另一条边长为15-x,且x>0,15-x>0.4.(必修1P32习题7改编)已知函数f(x)=若f(a)=a,则实数a=________.答案:或-1解析:若a≥0,则1-a=a,得a=;若a<0,则=a,得a=-1.5.已知集合A=[0,8],集合B=[0,4],则下列对应法则中,不能看作从A到B的映射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f:x→y=x;②f:x→y=x;③f:x→y=x;④f:x→y=x.答案:④解析:①中A=[0,8],得到y∈[0,1]B=[0,4];②中A=[0,8],得到y∈[0,2]B=[0,4];③中A=[0,8],得到y∈[0,4]B=[0,4];④中A=[0,8],得到y∈[0,8]B=[0,4].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y=f(x),x∈A.(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f(x),x∈A中,所有的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若A是函数y=f(x)的定义域,则对于A中的每一个x,都有一个输出值y与之对应.我们将所有输出值y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4)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2.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3.分段函数在定义域内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像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自变量取值集合的并集,值域是各段上函数值集合的并集.4.映射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备课札记]题型1函数的概念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1)A=B=N*,对应法则f:x→y=|x-3|,x∈A,y∈B;(2)A=[0,+∞),B=R,对应法则f:x→y,这里y2=x,x∈A,y∈B;(3)A=[1,8],B=[1,3],对应法则f:x→y,这里y3=x,x∈A,y∈B;(4)A={(x,y)|x、y∈R},B=R,对应法则:对任意(x,y)∈A,(x,y)→z=x+3y,z∈B.解:(1)对于A中的元素3,在f的作用下得到0,但0不属于B,即3在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所以不是函数.(2)集合A中的一个正数在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所以不是函数.(3)由y3=x,即y=,因为A=[1,8],B=[1,3],对应法则f:x→y,符合函数对应.(4)由于集合A不是数集,所以此对应不是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函数是其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②设A=B=R,对应法则f:x→y=+,x∈A,y∈B,满足条件的对应法则f构成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③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x=1的交点有且只有1个;④映射f:{1,2,3}→{1,2,3,4}满足f(x)=x,则这样的映射f共有1个.答案:①④解析:②中满足y=+的x值不存在,故对应法则f不能构成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③中函数y=f(x)的定义域中若不含x=1的值,则其图象与直线x=1没有交点.题型2函数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