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坚持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发言稿基层党员坚持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发言稿篇1同志指出: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古人云: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这里说的风俗,就包含风气之意。风气是一种来去无形、无色无味,却关乎人心善恶、世风好坏、事业成败的巨大力量。风清万物欣,气正百业荣。风气问题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党风问题尤为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一个机关、一个单位的风气也是如此。风气正,则容易形成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共创辉煌的氛围,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继续走向成功;风气不正,即正气不足,邪气上升,歪风盛行,会腐蚀人的思想,浸淫人的心灵,扭曲人的信念,丧失人的斗志,就可能导致干部互不服气,相互掣肘,最终日渐西下,可以在原来成功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深渊,走向衰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说,风气好,人人受益;风气不好,人人受害;端正风气,人人有责。风气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工作成败,关系着事业的盛衰。作为党员干部,抓风气建设,塑造高风亮节美德,营造清风正气环境,宽松经济发展大势,显得尤为必要、重要。紧盯整改落实推动作风建设。行百里者半九十,作风建设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在部机关总结会上,县委组织部提出要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落地有声、说到做到。对班子存在问题的整改,与建设开放组织工作系统、从严管理干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紧密结合、整体推进,以此实现整改落实与推进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个人问题的整改,班子成员从细处抓、向实处行,以上率下、逐条整改,同时其他党员干部紧随其后,整改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落实上级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多方联动解决,以敢啃硬骨头、勇破老大难的勇气,防止问题涛声依旧。严格制度执行强化作风建设。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关键在第1页共5页严格执行。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机制,把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以教育培训、组织谈话、检查考核、督查通报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规矩意识、严明党的纪律,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管好党员、干部、人才,使党员干部时刻以三严三实为准则,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等方方面面警示自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基层党员坚持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发言稿篇2全党在思想上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时,还必须以严明的纪律为保障,《条例》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亮起了红灯、开列了党内纪律底线。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原则,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条例》删去2003年修订《条例》中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同时通过设定专门条款的方式,实现党纪处分与国法处理的有效衔接,使党员在突破法律底线前先触碰到党纪底线。既保证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又保护了党员健康发展。尊崇党章精神与原则,按照党的建设规律,对党的纪律进行重新归类。《条例》突出强化党章意识,维护党章权威,增加了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的规定。把党内违纪行为整合为6类,即: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坚持问题导向,把以来管党治党的经验转化为党规党纪,凸显全面和从严。从严规范各类违纪行为,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对反对党的领导和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违纪行为作出处分规定,对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以及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对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等作出违纪处理。对权权交易,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失管,搞权色交易和钱色交易等作出违纪处理。对侵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诉求,破坏党同人民群众血第2页共5页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