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中关于中美贸易战中美豆出口的研究较少,多是对中美贸易平衡、贸易摩擦等进行的探究,具体研究如下所示:劳伦斯(Lawrence,2018)对1998年和2018年贸易和就业水平进行了对比,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行业的贸易平衡对美国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或者仅仅通过数据分析就得出结论,而缺少严谨的理论分析。从研究对象来看,学者仅考虑制造业贸易逆差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而缺少对美国总体贸易和就业结构的分析。罗克斯堡等(Roxburgh,Manyika&Dobbs,2018)认为,面临中美贸易摩擦,除了根据世界贸易规则据理力争外,中国可以也可能采取的必要措施是解释中国对美出口的互利性质,扩大从美国的进口,然而,更有效的方法恐怕是通过与美国相关利益集团建立联盟,对美国政府施加影响,以期获得有利于中国产品对美出口的结果。中国企业及有关行业要想方设法与那些与自己有共同利益关系的美国企业及相关行业建立紧密的联盟,并通过这种联盟,为中国产品对美出口找到政治上的支持,从而影响美国国会和政府做出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和有关决策。李未无(2018)利用2001年第1季度至2003年第3季度美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对日本制造产品出口额和生产率提升是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的重要原因,而美中贸易逆差并不是主要原因。夏先良(2018)认为,鉴于中美经贸关系问题的复杂性和结构性特征,未来一段时间内,两国间经贸摩擦的风险系数任然偏高。首先,中、美两国价格上的差距必然体现在贸易流向上,鉴于美国解决国内供求平衡问题并非易事,大量增加对中国出口也非一日之功,贸易摩擦预期将会增加,包括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可能会有所加强,美企业要求政府实行对进口激增的安全保障条款,对中国产品实行配额、加征关税,对中国企业实行反倾销法,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挑起事端等等。其次,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蔓延成为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中美贸易的主要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