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根据省环保厅关于《省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环境保护法》。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属地管理为原则,通过实施“划分网格、责任到人、明确任务”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环境监管机制,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长效化,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有效维护环境安全,提升环境质量。(二)目标任务在市政府一级网格监管指导下,以县、乡镇、开发园区、村、社区为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县政府、环保局及相关职能部门为二级网格监管责任主体,开发园区管委会、镇(乡)为三级网格监管责任主体,行政村和社区为四级网格监管责任主体,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达到确保区域环境安全的目的。二、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建设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县政府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全县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三级环境监管网格和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平台,启动运行,并督导各乡镇、开发区管委会和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落实网格内的环境监管职责。第1页共7页(一)网格划分1、二级网格县行政区域为二级监管网格。责任主体为县人民政府,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按所明确的职责,承担网格内环境监管任务。县政府相关部门对三级网格区域负责监督包保,行政部门首长为监督包保领导人。2、三级网格以乡镇、各开发园区建立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为乡镇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三级“网格长”,三级网格单元要明确两名主管副职为直接责任人,乡镇、开发园区管委会安排对四级网格区域监督包保,明确监督包保领导。设立专职的环保机构,接受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3、四级网格(1)乡镇、开发园区负责在各自辖区内以村(社区)为单元建立四级网格,责任主体为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委会,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四级“网格长”,班子成员实行分片负责制,并在四级网格单元内设置1名监管员(包保责任人),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2)乡镇工业集中区纳入四级网格管理,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人为网格长,设立网格责任人1名。(二)网格体系建设要求1、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县、乡、村三级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并进行公开公示。2、建立责任制。各级网格(县与乡镇、乡镇和村)之间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任务和奖惩措施。横向之间(部门)加强协调,建立联动机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履行好联合执法和移交移送制度。3、构建环境监管信息系统近期目标。2015年10月30日前,二级网格单元建立辖区内污染源信息收集、汇总、公开机制,以及三级网格单元间协第2页共7页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三级网格单元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2015年12月31日前,三级网格单元建立辖区内污染源信息收集、汇总、公开机制,以及四级网格单元间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四级网格单元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助社会管理系统平台,运用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先行推进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远期目标。在县级指导下,全县逐步统一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完备县、乡、村级网格数据库;并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效能。(三)监管职责各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网格内的所有污染源依法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重点做好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