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9.罗伯特.柯赫(RobertKoch,1843—1910)德国人,著名的细菌学家,曾经是一名医生,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分离、培养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柯赫获得了诺贝尔奖;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氏定律。他也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一、术语或名词1.菌落(co1ony)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2.菌苔(lawn)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4.纯培养物(pureculture)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5.培养基(culturemedium)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6.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11.稀释摇管法(dilutionshakeculturemethod)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用石蜡封盖,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琼脂柱中间。12.单细胞分离法(singlecellpickupmethod)采用显微操作技术直接挑取微生物的单细胞(孢子),培养后获得纯培养物。13.富集培养(enrichmentculture)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14.二元培养物(two—componentculture)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例如寄生或捕食)的微生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21.分辨率(resolution)能辨析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28.固定(fixation)制样过程中使整个机体及其细胞的内、外结构被保存并固定在适当位置的过程。29.负染色(negativestaining)染料使背景颜色加深而样品没有着色的染色法。30.菌丝体(mycelium)聚成一团的分支菌丝,见于真菌和某些细菌。31.菌丝(hypha)大多数霉菌和某些细菌的结构单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