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特点、规律、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阶段性报告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课题组【摘要】教科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更好的发挥教科书这一载体的特殊功能,即是要解决其课堂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教学质量评价。通过对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开发与应用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特点、规律、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子课题的实验总结、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规律等问题。【关键词】青岛版课堂教学评价探究科学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各个版本的教材百花争放之际,我校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委托,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等生态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承担了小学科学教材(青岛版)的试点教学工作。要真正发挥新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必须从转变科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出发,在对课堂教学不断摸索、探究中,逐步探索发挥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中作用。1、课堂教学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主要场所。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的“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这种水平恰好符合于他最近发展区的实际学习可能。⋯⋯教学最优化的第二个标准是学生和教师都遵守卫生学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1]因此,如何更好促进新教材的推广进程,发挥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把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特点、规律、模式作为我们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对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其效果以及相关因素给予的评价,它是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更好的巩固和发挥对课堂2/9教学的探究成果,我课题组一并把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也列为研究的内容之一。二、研究内容本课课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围绕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达到更好地完成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在小学科学教育课改中的使命。因此,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模式;2、建立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评价系统。在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借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实践,从而实现对本子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三、青岛版小学科学科教科书的特点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本身比较简洁扼要,学习过程设计开放性强、空间大,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青岛版《科学》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得到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专家的一致好评。编者为了使教材成为不断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载体,努力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活动空间具有广阔性青岛版科学教材以“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四大模块建构教材,展示探究过程,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活动准备即为探究的开始,活动过程是探究的实施过程,是探究的主体部分,自由活动是活动过程的一部分,是探究的继续和高潮,拓展活动则把课内研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活动准备是探究的开始”,将探究活动提前至课前,“拓展活动是延伸”,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后,两项活动都是在课外进行,没有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扩大了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教室外这个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尽情地探索,尽情地发现,尽情地体验科学探究的兴趣。2、“自由活动”具有灵活性“自由活动”是教材四大版块的特色,更是亮点。它搭建了尽情展现个人创意,放飞自己想象,抒发个人情感,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其探究空间是广阔的,探究活动是自由的,内容处理是灵活的。学生可以动手做3/9一做,可以做量杯、蜡花,做小潜水艇、小水轮,做小玩具、简单的小乐器;学生可以尽情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小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