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廉政防范指导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央惩防体系规划,进一步拓展源头治理腐败工作领域,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根据省纪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赣纪发[2012]5号)和XX县区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决定从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在我镇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一、实施目标以“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范机制”为重点,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运行程序、制度规范、技术监督和考核评价等配套方法,全面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二、实施范围全镇各办公室、各基层站所、各村委会。三、实施内容及方法步骤(一)实施内容根据权力运行可能产生风险的特点和规律,动用现代管理学的风险管理和循环管理原理,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二)方法步骤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自2012年5月开始至2012年7月基本结束,分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修正阶段进行:1、计划阶段(2012年5月初—2012年5月下旬)(1)制订方案,宣传动员。主要任务是各单位结合实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努力营造工作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廉政风险意识,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思想基础。(2)结合实际,排查风险。各单位要按岗位、科室、人员第1页共5页排查廉政风险。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五种方法,重点查找四类风险:一是岗位职责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因素;二是业务流程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因素;三是制度机制风险,重点查找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行政行为失控的因素;四是外部环境风险,重点查找行业“潜规则”对岗位的干扰、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等因素。(3)认真评估,风险定级。根据风险发生的机率大小、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风险是发生机率高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如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风险等;二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高的风险,如有可能违反涉及行政机关干部工作人员的相关法规,受到纪律处分的风险等;三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小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一定经济损失的风险。各单位要对照风险等级将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定级。(4)审核把关,建立档案。各单位对查找出的风险点经领导班子严格审核把关后,进行廉政风险点登记汇总,建立风险信息档案,对廉政风险点有关内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广泛接受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2、执行阶段(2012年6月初—2012年6月中旬)按照对风险点实行分级管理和防范的要求,从体制制度和实际运作入手,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做好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推进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1)制定前期预防措施。主要是对岗位人员加强教育防范。一是要深入开展权力观和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主动性和坚定性;二是要结合各个风险点实际,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公开机制,将工作流程图、服务和廉政承诺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社第2页共5页会服务对象公开,实现权力运行流程标准化、信息公开化;三是要加大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交流或轮岗力度。(2)完善中期监控机制。主要是对各岗位行为程序动态监控。一是要认真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对机关干部子女、职工的监督;二是要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审批...